“先生,点一段吧。”拉琴的的人来到杨文夫妇旁边的桌子边,拿着歌单对客人说。“我想听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客人推开乐手手中歌单,说。“那个有点长,我记不住谱子。”琴手为难地说。“那就算了。”客人端起桌上杯子,明显是赶琴手走的样子。“我来试试。”杨文站起身来,向琴手走去。齐林一把没拉住。在这异乡,她不想让丈夫去抛头。琴手是个与杨文个头年纪都差不多的五十多岁的男人,长着一张布满风霜的国字脸。杨文拿过琴,观看了一下,顺手拉了几下空弦,琴的穿透声在广场上空显得格外响亮。杨文赞叹道:“这琴真不错。”没等琴手同意,架起琴拉了起来。“唔,拉得不错。”客人掏出十元钱递给杨文。杨文脖子上架着琴,用头点了点,示意客人递给琴手。琴手犹豫了一会,接过了钱。“会拉《磨坊女主题变奏曲》吗?”客人傲慢地问杨文。“这个得加钱。”杨文抱着提琴,冷冷地说。“如果我认可,这就是你的了。”客人掏出一张老人头,在手中晃了晃,说。看着客人有点侮辱人格的表情,琴手说:“别理他。”伸手过来拿琴。“没事,只要有人出钱。”杨文不在意客人的表情,架起琴试了试音,拉起了帕格尼尼的《磨坊女主题变奏曲》。客人脸上的表情,从轻蔑的样子变成了敬佩的样子。一旁的齐林,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杨文的琴声了,看到杨文没有把琴艺丢生,拉得那么好,也露出了赞叹的表情。周围的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围了上来。一阵悦耳清脆的拨弦声后,杨文奏完了《磨坊女主题变奏曲》,把琴抱在了怀里,看着客人。“先生,你拉得太好了。”客人边赞扬,边递上老人头。“给他吧,我是来试试这把好琴的。”杨文对客人说道。“您会拉《凤凰高飞》吗?”琴手紧盯着杨文的脸的神色,有点不安地问。“你也知道这曲子?”杨文吃惊地问。“知道,我想证实一下您是否就是那个人。”琴手吃不准地说。“他是原来的同行?”杨文脑里闪过一个问号。没细想,杨文接着拉起了好久未拉的《凤凰高飞》。激动人心的旋律,又在齐林耳边响起,让齐林心潮澎湃,止不住热泪盈眶。围观的人发出了轻轻的叫好声。“您是南当歌舞团的杨文吧?”一脸泪水的琴手,看着杨文,问道。“是的,不过我早已不在歌舞团了。您是?”杨文心中的问号变成了句号,问道。“我姓和,原来是丽江洞经乐团的。那年省里的小提琴比赛我也去了,只不过没进入决赛。”杨文抱着琴关心地问:“怎么来这里卖艺了?”“唉,别提了。我回来后团就解散了,我去一所中学当了音乐老师。老婆前年得了癌症,儿子在的酒店效益又不好,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这里挣点外快补贴补贴。”听了琴手的遭遇,杨文心里沉重起来。他看着围观的人群,说道:“各位,刚才这个琴手的话大家也听到了。大家想听什么就点什么,只要我会拉的。没钱的捧个人场,有钱的捧个钱场。大家看着给点,给我这位曾经的同行的妻子捐点医药费吧。”杨文手持琴,给大家作了个揖。齐林率先递给琴手2百元。围观的人群里说了一声“《梁祝》”递过了2百元钱。杨文拉了段梁祝。“《匈牙利舞曲第十七号》”“老柴的《旋律》”……杨文手不停地拉了二十多只曲子。终于没有人再点了。“这琴,是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送给我父亲的。宝剑赠英雄,好琴赠知音。送给您吧。”琴手看到杨文把琴递给自己,说。“哦,谢谢好意,我不能收。你如果要带妻子上南疆看病,可以联系我。”杨文边说边从衣兜里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琴手。琴手流着眼泪接过名片,连声道谢。
杨文夫妇离开露天酒吧,向客栈走来。齐林见丈夫不吭声,知道他还在为琴手的事难过。她也找不到什么能安慰丈夫的词语,只是紧紧地靠在丈夫的身体上。两人这样静静地走了一段路。突然,杨文开口念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