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以本来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它修复之后,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通长124厘米、通宽68.3厘米、通高29.5厘米、重191斤,呈长方形的样子。 而在这么大的个头当中,是一层层的镂空纹饰。 特别是在中部有一个平面,平面周围及器身均以镂空、层层盘绕的云纹组成。 最后是器下有12个昂首伸舌、挺胸凹腰的怪兽作足。 器身四周附有12个口吐长舌、曲身卷尾、攀缘登壁的龙形怪兽为饰,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 “云纹铜禁”以失蜡工艺铸造,在器表之内,用四层粗细不同的铜梗加固支撑。 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失蜡工艺铸件。 “云纹铜禁”的出土,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 南河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经专家们一致推举,“云纹铜禁”成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王长青父子俩经常忘记下班的时间。 有时“云纹铜禁”修复到关键的时候,父子二人会在修复室待一天。 早上从家带饭,午饭都在修复室里解决。 平时父亲自己走着上下班,到冬天就要王琛骑自行车带着上下班。 因王老先生有孝喘病,最怕的就是冬天。 有时王琛也劝父亲休息几天,但父亲老是说没事儿。 每当王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都对父亲的工作态度油然起敬。 所以,王老先生对文物修复事业的认真和执着,深深地影响着王琛。 像是他们那老一辈人,最大的心愿后继有人。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文物修复工作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相当有难度。 就拿春秋出土的“重环纹簠”青铜器修复来说,得经过很多道程序,才能修复完成。 像是断碴清理、整形、制版翻模、补缺配件、磨制锔口、铜锔制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之后还需要焊接、清洗焊剂、除锈、填缝打磨、内部贴胶、纹饰绘制、花纹錾刻、除胶、清洗、着色、做锈等,总共17道程序。 如果遇到残缺变形更严重的如鎏金鎏银、鎏金镶嵌绿松石、错金银丝及金银片、漆嵌金银丝及金银片、铜镶铜、镶嵌绿松石的器物等,就需要20到30多道程序。 和老一辈修复专家相比,现在的文物修复用上了高科技,比如机器除锈。 通过回朔,陈文哲真的学到了很多,比如用一些现代工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现代工具用起来更简单。 还有,参与修复青铜器的工作人员可不少,那么多人,总是有分工的。 他能看到,修复工作中,工作台的柜子里,各种形状奇怪的小机器。 比如有一种医用洁牙机,分平头和尖头两种。 平头的能用来铲掉大面积铜锈,尖头的可以去除纹饰缝里的锈质。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