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52(2 / 3)

梁九功叹了一声,上手轻拍胤禔,“大公子,老爷和二公子准备回府了,咱们也回吧。”

胤禔想当然的反驳,“回去?可我还没听完呢。”

片刻后忽然回过神来,“回府?阿玛和胤…二弟已经走了?”他张望一圈,果然不见踪影,心中懊恼无比,慌忙追出去,“咱们赶紧去追。”

路上康熙沉默了许多。

这算是云南大捷以来,对他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当年撤藩,全赖他一人坚持,朝廷大半官员都不信任他、让他再多忍耐几年。是以这次打了胜仗,他才那么激动,他的信心空前膨胀。

朝野上对他一片赞誉,谁料出宫后,竟听到这些话,是他的无能呀。

肉眼可见,康熙的心情很差,众人都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

康熙忽然停下,看向两个儿子,“胤礽胤禔,依你们看,如何能解四川的困境?”

“胤禔,你是老大,你先说。”

胤禔都快哭了,皇阿玛你不是说今天出来感受民间过年氛围吗?怎么突然就开始考校儿子了?还有那四川,四川又咋了?

康熙看到他那副要哭不哭的样子就嫌弃得很,要不是在大街上、要不是自己亲生的,他一脚就踹过去了。

胤禔看向胤礽,期望弟弟能给自己提点提点。

胤礽收到自家大哥可怜巴巴的眼神,看向康熙,康熙沉默着,他便知晓皇阿玛是希望自己帮一帮大哥的。

皇阿玛最希望的就是兄弟友爱、互帮互助了。

于是他上前,将先前几个学子议论的事情说与胤禔听。

胤禔听完,开始思索。

他是粗心马虎,但还不至于是草包,片刻后便有了应对之策。

“阿玛,儿子以为四川如今就是缺少人口,那咱们就把牢里的罪人放出去,送到四川耕作,不就好了吗?”

“那些人关在牢里,日日需要朝廷供应米粮、不事生产,反倒是累赘,倒不如赶到四川,当地既有了劳动力生产,您在民间也有了宽厚的声誉。”

这个回答,真叫康熙意外。

“你倒是有几分见识,都说到了点子上。”

康熙看向大儿子的眼神里总算多了几分赞赏。

胤禔又扬起了笑脸,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若是有尾巴的话,这会儿肯定摇得极为欢乐。

胤礽可就没那么高兴了,他原也是想的这个主意,没想到被大哥抢先说了,自己再说就是拾人牙慧,皇阿玛也会失望的。

他背着手,两只小手飞快揉搓着,企图想到更好的新对策。

可惜没有多的时间留给他了。

康熙的目光已经落在他身上,“胤礽,你可有什么别的对策?”

胤禔也看过来,笑意仍不收敛,彷佛在示威:我倒要瞧瞧弟弟你能想出什么好法子?

胤礽被他一激,还真想到一个好法子。

“回阿玛,儿子有一计,但不知是否可行。”

“但说无妨。”

得到允许,胤礽便开口了,“阿玛,儿子以为只靠四川本地的百姓生养,极难恢复,只有借助外力。大哥刚才所说的是一种,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儿子以为,阿玛该鼓励四川周边的省份人口迁入四川,从陕西、湖北、山东、江西、浙江等地迁徙过去。”

康熙面色依旧柔和,但问得犀利,“人家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要背井离乡?叫你你愿意吗?”

胤礽一哽,继续道:“所以阿玛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譬如减税,譬如…譬如赠以土地田产为永业。”

康熙瞳孔一缩,周身的气息都变得肃杀起来。

“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法子的?”

胤礽吸吸气,虽然方才有被皇阿玛吓到,但仍要镇定答话。

“儿子是听那几个山东考生谈论,山东文风盛,举人进士众多,名下能挂的免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