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府。
古人云:人生只爱扬州住。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同于京中二月份的冷峭,扬州显得温润了许多。人家零星,春和景明,是截然不同于京都的色彩。
同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港口,相较于萧清晏曾停驻的沧州府而言,多了的不仅仅是水乡的韵味,扬州府更显得繁茂。
大抵是因为两淮盐商多聚于此,带动了经济,百姓的生活看起来也更富足些。
刚一下船,渡口人流极大,什么出行的,卸货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萧清晏此行除了只带了萧其及唐玉两个仆从,唐玉一路紧紧牵着萧清晏及萧其,生怕人流将这两个冲散了。
萧清晏叹了口气,仆从如云,前后有人侍奉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就自己三人这样,大概也是回不了扬州的宅子了,这要是回去了,管事的指不定都要以为这是哪里来的打秋风的穷亲戚。
清晨略带凉意的风抚在脸上,鼻尖萦绕着各种小食的香气。
“老板,你这灌汤包多少钱啊。”一个面庞白皙,身着长袍,手中夹了本书的青年说道。
另一个粗布短衫,大概是在船上卸货做工的急急忙忙道:“老板可莫要先给他,我先来的,你这人怎么还插队呢。”
那青年瞥了那壮汉一眼,讪讪道:“什么插队,说得那么难听干嘛,还不兴许人问问价了?”
萧清晏循声望过去,难怪这灌汤包摊子能起争执——那摊子前大排长龙,围了一圈儿人,萧清晏拉着萧其跑了过去。
唐玉在背后一脸无奈,只好跟上去,萧清晏站在队伍边缘,看着前面人流一点一点减少,大大的桃花眼中满是期待。
唐玉轻声警告道:“我们原便是来晚了的,今日便要去寒山书院进学了,公子万不可耽搁了。”
萧清晏不由得瘪了瘪嘴,笑道:“清晏晓得了,这灌汤包一吃,我们立刻上山!”
一旁那刚才插队未遂的书生突然插嘴道:“诸位是要前去寒山书院吗?恰巧在下也是,不妨同路?”
那卖灌汤包的也惊道:“两位竟都是寒山书院的学生吗?可不能怠慢了未来的举人老爷了。”
众人哄笑,众所周知,寒山出品,必属精品,从寒山书院出来的,最少也是个举人老爷。
一旁的婶子调侃道:“不知二位可有婚配,让老妇为女儿谋划谋划?”
那青年脸被激得通红,萧清晏也哑然失笑,自己才八岁啊,何至于如此……饥不择食?
几人客套之际,老板已然蒸好了一屉包子,唐玉端着刚蒸好的三笼包子走了过来。
看着萧清晏同那书生似是想谈甚欢的样子还颇有些惊异,毕竟自家公子虽算不上傲慢不逊,但也绝谈不上平易近人。
萧清晏捧起包子轻轻咬了个口子,嘬了一口汁,烫的眼泪都往外飙。
唐玉递过一张帕子,“这么急做什么?慢慢来,已经迟到了,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萧清晏没法回答,只能用眼神控诉。还未褪去的婴儿肥鼓成包子似的样子。
萧其转过头去,不忍直视。虽说与这位主子相处时间不长,但也看得出,这位实打实是个吃货,且不分贵贱,什么都好,实在难得。
那书生速速吃完,在一旁催促道:“不知公子吃完了否,我们可以出发了吗?”
唐玉一脸莫名,这……怎地还多了一人?
萧清晏也觉得自己非常无辜,这位仁兄,似乎我并未答应与你同行吧?
却见那青年十分自然地坐进了马车,萧清晏满腹的话没说出口,这会却也不便说了。
只好带着这位刚刚结识的自来熟一起上路了。
那书生道:“在下陇西布衣,名唤张言,为精进学业,特意不远万里而来,见见这寒山书院。”
萧清晏随意应答着,到了山上,方才意识到收留这位李白老乡究竟是一件多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