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免费领!
杨妃并未接李恪的话头,只是问道:“为质之事事关重大,你为何擅做主张?”
李恪早知杨妃会这么,回宫的路上也早已想好了,李恪俯身拜道:“恪儿一直想往漠北游历,只是苦无良机,此番得知有此机会,心中甚喜,便向父皇请命了,恪儿不肖,望阿娘勿怪。”
李恪的借口中倒也不提那些家国之事,也不说自己眼下形势,只说是自己年少贪玩,是自己一心想去。
李恪的话自然是想要杨妃免受担忧,可杨妃又哪里不知道李恪的用意,李恪越是这样说,杨妃的心里反倒越发的难过。
杨妃看着李恪故作寻常的样子,心中陡然一恸,原本想着要责骂他一番的话语竟一句也说不出口,只是起身,一把将李恪紧紧揽在了怀中。
“你还年少,纵有报国之心,又哪知突厥人的可怕。阿娘的堂姊,前朝义成公主自打出塞,已经二十余年未曾回过关中,一旦去了突厥,再想回国,何其难矣。”昔年义成公主出塞外嫁时杨妃还是孩童。不过她虽未亲眼见过,但总归时常听到周边的人提及,这样想来,自然就极为担忧李恪的安全,不自觉地,竟哭诉了出来。
李恪被杨妃揽在怀中,感受着周身的温度,鼻尖一酸,眼眶竟也一下子湿润了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李恪,骨子里的他虽是来自千年之后,但他却不是瞎子、聋子,杨妃对他的关爱他无时无刻不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早就将杨妃当做自己的生身之母来看待,李恪见杨妃落泪,他的心里委实难安。
李恪强忍着在眼眶中打转的泪珠,安慰道:“阿娘勿忧,如今大唐的局势已与当年不同。儿此去突厥,长则五年,短则三年,必得南归,届时儿在承欢膝下,补尽孝道。”
“阿娘不哭,阿娘不哭。”杨妃抱着李恪落泪,一旁原本坐着玩耍的李愔见状,一下子被吓住了,嘴上说着阿娘不哭,自己却一下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杨妃见状,只得用衣角擦干眼泪,松开了李恪,转而去哄李愔。
李恪与李愔,乃是嫡亲的兄弟,亦是血浓于水,骨子里自有一种亲切。
李恪走到了李愔的身边,摸了摸李愔的头顶,待哄得李愔不哭。
李恪拉过李愔的手,对李愔道:“阿兄明日便要外出远游了,你在宫中需得好生孝敬阿娘,待阿兄改日回宫,再与你玩耍。”
现在的李愔不过四岁,哪里知道什么叫做质子,哪里知道李恪一去便需数载,只当兄长要如往日一般出宫求学,每到傍晚时又能回宫同他玩耍。
“恩。”李愔点了点头,脆生生地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