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南侵,北周仓促应战,大军统帅除了齐国公宇文宪之外,还有一个颇为出人意料,那便是隋国公杨坚。
此二人都是被宇文护忌惮,迫害下狱,直到宇文邕设计除掉宇文护,这才名正言顺地将二人放出来。
宇文宪是宇文邕最器重的兄弟,又多有战功,这一路统帅名额早已内定,这第二路大军统帅人选,便要杨坚自己去争取了。
实际上宇文邕对于突厥人的忽然南下同样是猝不及防的,不光是军事动员,直到三四天之后,他依旧在斟酌主帅人选。
杨坚想要迅速跻身顶尖的权臣一流,军功必不可少,而杨坚也知道自己下狱之前的势力恐怕已经落入宇文邕的眼中,以宇文邕的城府,不猜疑他是不可能的。
因此,若是杨坚主动请缨,宇文邕有很大的概率不会答应,但是不争取,军权又从何染指呢?
杨坚机敏,立刻便有了主意,首先他主动上疏表忠心,表示愿意率军与突厥人决一死战,几乎是摆出一厢情愿的姿态要求宇文邕应允。暗地里,则联合杨家为首的各世家,暗示他们全都要公开质疑自己。
这就使得世家们看不懂了,现在你本来就是势单力孤,正需要支持的时候,你反而叫大家都公开反对?
怎么想的?
不过身为鲜卑皇帝的臣子,各世家都颇有同气连枝的感觉,尽管疑惑,但还是照做。
于是在“听说”了杨坚主动请缨挂帅之后,人人都公开呛声,说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战功赫赫,但杨坚本人并无多少领兵征战的经验,让他去,只怕贻误国事。
群情汹汹,大有杨坚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没想到,到最后皇帝还是做了决定,任命杨坚为将,这道圣诏一出来,不知道多少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便是杨坚的高明之处了,宇文邕猜忌他暗地结党,杨坚刚露出想要立功的迹象,便如此多的人站出来不许,侧面反应出杨坚不得人心。宇文邕身边没有多少可用之人,杨坚既然想去,那也随他,汉臣们的心思还是要顾忌一下的,显示一下自己的明君风范,出于这个心理,宇文邕便没有反对,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杨坚从自己父亲杨忠那里继承得来的家臣,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悍卒,又临时招揽了几个族人,杨坚将他们全部暂时委任为队正、队副、录事、参军等低级职位。
然后,杨坚又在各柱国家族中好说歹说,劝动了一些有志谋取功名的人,请他们暂时给自己充当幕僚。
如此,一个简陋的班子算是搭起来了。但杨坚的工作绝对不会轻松。
西魏建立的时候,鲜卑人几乎都拼光了,自此之后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为主,商贩、罪犯、、贱籍、乞丐等通常不被军中接纳,即便有人走通关系也不管用。
这几年北周倒霉,接连战败,折损了不少士兵,朝廷便又开始打起了扩军的主意。
宇文护亲口下的命令,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出身,只要加入府军,犯罪作恶的可以一笔勾销。
此令一下,各地流氓无赖、闲汉恶棍还有逃犯人等纷纷涌了过来。
两路大军合军也不过三万人,就这,还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宇文宪所领的军队自然都是精锐,却将糟粕全仍给了杨坚。
讲实话,杨坚一点也不想要这些人,这些人目无军法,只会打架斗殴,除了闹事什么也不会。如果还有得选他是不会带这支垃圾军队的。
不过好在,他们虽然纪律散漫,体质却比正规军中的士兵好上许多。多操练几番,多弄些军功奖赏,勉勉强强也可以拉出去打一仗。接下来数日,杨坚忙了个焦头烂额。军营之中鱼蛇混杂,士卒不听话,将官也未必将他放在眼里。
也亏得杨坚有城府,他不立刻发作。一边将自己的人安插到关键位置,一面向军中的各将官示好,对于军中一些不干不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