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从下州离开后,我也没什么心思再到处闲逛了,于是便返回京城,这藩镇的事情就像一把悬在我头顶上的刀一样,让我时刻不得安宁。
经过大概十天的路程,我终于回到了皇宫,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王猛调到了我的身边做了近身侍卫,官职是三品。
接下来,我便把张景尧等人召集到了御书房,开始商量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教育的问题。我要求张景尧颁下政令,要求每个州城要开设一个学府,将本地的青年才子网罗进来,同时要鼓励民间办私塾,办官方的启蒙学校,并以此作为各地官员年底述职以及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一年的考试也要统计各州城的成绩,并按照成绩好还做出相应奖罚。
把原来的考试司更名为教育考试司,不仅负责考试任务,也负责全国的教育问题;同时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教育司,教育司的负责人就指派了唐州府台童知章,归入到教育考试司部门之下。
第二件事情,就是命令兵部李大光秘密派人去调查五大藩镇的军力情况,尤其是下州,我想知道这牛栾到底有没有隐瞒我,倘若没有隐瞒,倒是说明他心里坦荡,暂时还可以信任,如果是故意隐瞒那就是居心叵测,不能不防了。
与此同时,要求兵部叫加强军队的操练以及对官员的调控和管理,不断提高军力提升。安逸的时间太久了,军队难免会出现懈怠的情况,万一真的哪一天遇到战事,必然是一溃千里。
第三件事,让工部成立科学研究所,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方面,要积极的创新改革,尤其是在工具和兵器的设计和制造方面,要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同时在全国各地,开设科技创新馆,凡是有百姓能有自己创新发明的东西,包括各种想法,经过研究具备重要价值的,一律给予重赏。
三件事布置完毕之后,各人都领命下去,我把张景尧和李大光又单独留了下来,继续探讨研究藩镇的事情。
这两人一个是上任的兵部尚书,一个是现任的兵部尚书,对于军事这方面还是非常精通的。我虽然自认是一个天才,但在军事方面却不擅长,因此也不敢随意的自作主张,还得问问他们俩的意见。
作为朝廷重臣,这两人知道的肯定要比王猛多的多,而且也深刻的多。
原来目前的五大藩镇使,分别是下州的牛栾,东州的郭怀民,辽州的李一洲,云州的田虎和川州的赵天罡。
在五人中,李一洲和赵天罡都算是第二代的藩镇使,而其余三人都是第三代的藩镇使。从目前明面上掌握的情况来看,李一洲和田虎的军力都最为强盛,达到了30万,其它几个藩镇基本上都在20万左右。而且,从对于朝廷的态度上来看,其余四个藩镇都还比较恭敬,唯有李一洲经常会阳奉阴违。
看来这个辽州的李一洲就是我要打的第一只大老虎了。不过要打也不能贸然的就去动手,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这样才能一击即中,不让这只老虎有任何反扑的机会。
令我感到更加震惊的是,这些藩镇的军费粮饷每一年也是由他们自筹一半,朝廷供给一半。他娘的,这是当初哪个混蛋皇帝想出来的,这不就是自己养老虎来吃自己嘛。
听完张景尧和李大光的介绍,我对着藩镇算是彻底清楚了。这样的毒瘤绝对不能继续存在,我心里暗暗想到,这倒不是为了针对哪位藩镇使,而是针对这样的一种制度。必须要中央集权,将所有的权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政权还是军权、兵权,只有这样老子才能高枕无忧,才能安心地吃喝玩乐......
连续几天,我都在御书房里没日没夜的批阅奏折,这段时间不在皇宫里,因此积压了很多的奏折,虽然张景尧都帮我看过并且也做了批复,但是还是需要我再审阅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修订的地方。
总算是把所有的欠账都还干净了,便想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