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在,这一处安身立命,但北境物资缺乏,如此庞大的灾民,究竟要如何安置?
教灾民养蚕,打渔等,流民们有一技傍身,就能安身立命吗?
当然不是!
北境的资源,事实上都是由士绅把持,没有获得士绅的支持,数量庞大的流民,是没有办法在北境生存的。
矛头直指士绅,进一步加剧朝廷对士绅的不满。
直到这一刻,虞幼窈才恍然大悟。
早前与外祖父一番话,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当年在北境一带,实施的各项“国策”一事,让她犹如醍醐灌顶,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国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达成提高北境人口,解决生产力低下,物资不足的窘况。
但如果,这一切本就是殷怀玺一力促成的呢?
殷怀玺帮朝廷解决流民这一难题,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利益关系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却需要当地士绅大力配合,这严重地触犯了士绅的利益。
一环接一环的算计,看似复杂,其实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彻底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当朝廷的利益,和士绅的利益相冲背离,士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上百万灾民,聚集在北境,士绅只是象征性地捐助,并没有大力支持,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们胆大包大,无视国策吗?
不是!
是他们太愚蠢了,无视灾情吗?
也不是!
是他们看不清局势,无视朝廷吗?
仍然不是。
而是他们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揣磨圣心,不敢给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让武穆王得势,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牵扯上关系,那才叫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周厉王之死,已经让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对立面,这种国仇家恨不可调和,士绅已经没了退路,让他们无视国策,他们没这个胆儿,只得“敷衍”国策,妄图利用物资来进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资缺乏,导致流民收容营闹出了,诸如暴乱、疫症等事,这才是士绅愿看到的结果。
------题外话------
襄平的局势的快写完了,涉及的明争暗斗,更复杂,直接上升到了,争储,党派之争,所以特地将这一切线索,整理一遍,让大家看个明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