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眼生得极好,眼波连转间尽是柔情,三千青丝仅以一支木簪相束。
细雨蒙蒙之下,周遭全是人杂声,世家儿郎与小户女郎便就那一眼,多出情丝纠葛。
自此,徽城便多了一桩轶闻。
偏生两人家世相距犹如鸿沟,此事被赵家家主得知,将赵公子禁足家中,不得出去与那民女相见,甚至传出赵家公子将要结亲的消息。
此消息一出,那茶香西施便成了徽城人人皆可踩上一脚的烂泥。
贵女些早就对她心有不满,派家中奴仆去她摊子上滋事。
而那些公子哥们则是对她极尽调戏,想要尝尝这位西施的真豆腐。
可惜都不如他们所愿。
那茶香西施依旧过着自己寻常的日子,并不因他人之行而自怨自艾,仍旧不卑不亢地卖茶。
该说是两人是心有灵犀否,这两人便一直这般坚持着,直到赵家公子家中父亲去世,临死之前提出希望他同别家世族贵女成亲,忘了那个民女。
赵家公子终究是个孝顺性子,遵长辈临死之言,娶了一直等他的别城贵女。
虽是有孝之身,可长辈之言为大,将父亲下葬后,赵家儿郎大婚,三书六礼,四聘五金,八抬大轿,十里红妆。
这日的徽城茶楼对这位新嫁娘满是赞叹,赞她情深依旧,得偿所愿,守得明月开。
无人记得,城门口那处茶摊后的鬓边别白花的苦命人,此日也是她父亲去世之日,这世间,只她孑然一人。
命运且如此捉弄她,第二日便有媒婆上门,说是应官府之托,如今她已二十又五,家中无男子做主,该有官府为她安排亲事。
而这夫婿便是城西刘姓的打铁匠,他年纪三十有余,是个鳏夫,原配早已因病去世,也未给他留下一儿半女。
在赵家新妇回娘家这日,高马华车,夫君在侧,街头巷尾尽是艳羡目光。
她收拾好常穿衣物,最后看了一眼家门前的茶水摊,独自前往城西打铁匠家。
媒婆说,因是小门小户,又是填房,便不必有婚礼这般繁文缛节。
同年,赵家太太生下一名儿郎,赵家主大喜,取名赵卿然,重赏府中上下。
她也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刘菱媛,刘铁匠狠狠瞪她一眼,骂骂咧咧地说女儿都是赔钱货,打帘冲出去,布帘落下的瞬间,她瞥见,那是巷尾窑子的方向。
第五年年,赵家小公子赵卿然生日宴,赵家大摆筵席,请全城百姓共贺。
而她躺着木板床上,多次咳血,这肺痨将她身子都拖垮了,家中无甚银钱,即使有,刘铁匠也不会为她请大夫。
床边的阿媛靠着她睡过去,脸上满是泪痕,小手紧紧地拉着她的拇指。
她将单薄的衣物扯来盖在女儿身上,如此小的动作累得她大口大口喘息。
她努力压抑住咳意,耳畔传来街边邻里的声音,“那赵太太真是幸运,同夫君举案齐眉,儿郎更是生得伶俐。”
“谁说不是呢。”
声音越发小,应是人渐渐行远了。
阿媛梦中呢喃:“娘不要离开我……”
她眸前却出现那年梅雨时节,干燥的青砖地被雨水淋湿透,只这一摊幸免于难,她从茶雾间抬眸,此地烟火处,那人气质清然,说道:“敢问女郎姓名?”
隔的时间太久了,她都忘记那人的模样,只记得他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双眼定定地看着她,言辞却十分小心讲礼,生怕惊扰她。
是啊,她叫什么呢?
她也一并忘了。
醒来的小菱媛下意识蹭蹭娘亲的手掌,可只有满手的冰冷,她撑起身,轻轻摇着床上之人,小声喊着娘亲。
床上之人并不像寻常一样睁开眼,边咳着边摸她的头,温柔地说娘亲在。
她一下子哭出声,她该怎么办。
她冲出屋子,朝着刘铁匠常去的窑子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