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初年,还没有成为“王希孟”的洛涟澄小朋友出生在燕云十六州,一个叫芙蓉城的汉人聚居地。虽然彼时土地已经被辽国所占领,但是住在那里的,大多数还是宋人。芙蓉城本是个边陲小城,但有宋人的地方就有贸易,大家都活得还算自在。
洛涟澄的父亲作为洛家长子,按理来说应该继承家业,但是洛家穷得实在没有什么可继承的。纵然家里并没有王位可以传下去,洛父仍然十分渴望生一个男孩,长子就应该为家里创造一个长孙。可是偏偏洛涟澄是个不带把的,她出生时,洛父到集市买了一条丝带作为生辰礼。而涟澄的叔叔,第一胎就生了个男孩,取名洛涟清。洛父花了大价钱,特意打了一把纯银的长命锁送给他的侄儿。
洛涟澄的母亲早看透了自己丈夫的德行,因此更不肯再生第二个孩子,她很担心,万一自己真生出了男孩,那自己的女儿得被欺负成什么样。其实洛家上下,除了她父亲,都待涟澄都很好,连她奶奶一个传统的农妇,都没因为她是女孩而有什么区别对待。
涟澄的父亲倒也没太刻意为难她,但是他就仿佛自己没有这个女儿一样。洛父工事繁忙,到处跑,也不怎么回家,当然,也不出钱养这个女儿。涟澄的母亲没有办法,只能把女儿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帮忙照看,才能有时间亲自出门赚钱养家。可涟澄是一个记性非常好的孩子,而且从很小就开始记事了,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被她爹随手撂在他用扁担挑着的一个筐里,颠簸中她被摔到了地上,疼倒是不怎么疼,她就没哭,可是扁担一头一个大活人没了,她父亲却完全不回头,还自顾自地越走越远了,那时涟澄还不太会说话,她只好坐在地上嚎得整个街上人都听得见,她父亲这才回头。
所以涟澄虽然没怎么接触过她父亲,但是他待她不好,她心里清清楚楚,只是她不在意。
“他不待见我,我也不搭理他就完了。”
这就是还不认字的洛涟澄小朋友的处世哲学。
她一开始还领着表弟涟清没事儿玩玩泥巴,逗个蛤蟆,洛涟清也很愿意当姐姐的小尾巴。后来涟澄开始觉得欺负蛤蟆没劲,想找更大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孩子都一样,没人愿意带着比自己小的跟屁虫。洛涟澄每天在旁边羡慕地看着这些大孩子,渐渐发现他们玩儿的也没高级到哪里去,不过是从欺负蛤蟆,升级到欺负农户家的大黄狗。
洛涟澄盘算着,可能更大的孩子会欺负点牛羊之类的家畜,长大了会去欺负马,到最后,总会没有更大的动物可欺负。况且欺负动物有什么意思,欺负人可能还更有乐趣一点,眼下她太小了,欺负别人却不能够,等她长大了,长得比山还大,她就要欺负小人儿玩。至于人也是动物,而且也不能无限生长这一点,她倒是还没有想到。
涟澄渐渐不爱出门,唯一的朋友,就是爱给她讲故事的外公,但是因为她太爱听故事了,而且记性又好,能给小孩听的故事,很快都讲没了,又不能重复讲,外公很溺爱涟澄,怕她和年岁大的人呆一起太闷,就教她怎么识字,她学得很快,而且马上就学会了用字典,外公家藏书很多,就由着她随便看了。
洛涟澄终于发现了更高级的娱乐方式,于是从书架上能够得着的书开始,挨个读过去,读不懂的居多,但是她不觉得无聊,硬着头皮瞎看。
涟澄每天拿着小板凳,坐在院子的树下看书。邻居家的女孩比涟澄大很多,她发现这个小朋友天天坐在那一本正经的看书,觉得有趣,就也拿了本书坐在她旁边。洛涟澄正好就顺便问她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因为是大人看的书,其实这姑娘也是一知半解。
俩人自然而然成了朋友,涟澄就好奇,问邻家姑娘:“姐姐,你每天读的书都不怎么换,来回来去就是那么几本,有什么意思呢?”
邻家小姐姐笑着展示她看的书:“这是《女论语》,是没什么意思,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