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关于明国的一切,受到了整个阿姆斯特丹市民的追捧。 昔日被抢购的马可波罗游记,再次被兜售一空。 几个去过东印度公司的水手,大放厥词地述说着见闻;传教士们聚拢一起,商议着传教事业。 至于贵族和商人,则不断的交流,如何扩大对大明的商业往来。 这时候,垄断整个亚洲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不只受到了追捧,同样也受到了许多贵族们的抨击。 谁让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候,股票流通的不多,许多贵族根本就没上手,等到想上手了就没机会了。 垄断,自然要遭受他人的打击。 此时,奥兰治亲王府。 16岁的威廉三世,也听闻到了这件事。 身边的贵族小伙子们不断议论着东方传闻和新奇故事。 “这样一来就,过几年荷兰的财政怕是会更上一层楼了。” 某个亲王拥戴者叹道。 威廉三世的眼眸,也不由得黯淡了几分。 即使他还年轻,但权力却早已侵蚀他的大脑,从小就与他密不可分。 祖传的权力没了,一群拥戴奥兰治家族的贵族们自然不甘,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似乎注意到了亲王殿下的不开心,一个俊朗的贵族道: “听说在东方,大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教宗都由其任免,即使是权臣,也只能匍匐在他的脚下。” “这才是真正的君主——” 威廉三世心中感慨, …… 一股来自东方的飓风,在整个欧洲大陆登临,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法国,荷兰,这些欧洲强国都是大明的影子。 对于近在咫尺的意大利半岛来说,这则消息可不怎么美妙了。 随着三十年战争结束,天主教国家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对信教进行妥协,教皇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缩减。 至此,教皇国的势力范围,也在进一步的缩减。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在1655年继位,由于亲眼目睹了三十年战争,故而其不得不接受宗教和解。 也因局势的逼迫,他的思想相较于前任,更加的开阔和自由。 例如,其继续允许耶稣会传教,同时延续利玛窦规矩。 不过,思想上的开明,只是为了维护权力而已。 在涉及到詹森主义(强调教廷权力在公议会而非教皇)时,他就一如既往的举起了权力大刀。 如今,伴随着这股东方飓风,被压入档案室的耶稣会消息,也不得不再次被提起。 东方皇帝要求凡其国内的主教,必须要由皇帝任免。 这对于教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传教事业如火如荼,但丧失了主教任命权,这样的事业还有要的必要吗? 而且这样会不会被传到欧洲,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 对于日趋衰落的教廷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但对于许多真心传教的人来说,扩大主的羊群,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区区的主教任命权,又算得了什么? 支持这部分的,自然是耶稣会教士。 因为在东方传教的主体就是耶稣会。 大明皇帝再怎么任免,也不过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