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三道铁关系,怎么也甩不脱。 但皇帝却把主考官,同考官,全部定为国子监的博士,一些老学究,学问扎实,但就是官场上关系不给力。 同年又自身难保,只有同乡亲戚能攀爬一二了。 酒席散后,王夫之带着几分醉意,踉跄地回到了家中。 院中,黄宗羲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听过你们要外放了?” “黄兄?你怎么回来了?” 王夫之先是一懵,随即大喜过望,忙掰扯其肩膀。 “嘿,坐!” 黄宗羲脸上带着笑意,声音中透露的轻松和欢快:“在地方上逛了一年,得回来述职哦!” “监察御史,倒是不好干。” “巡按,百姓可是直呼青天,又立功又立德,我倒是羡慕得紧。” 王夫之见不得他得瑟,只能摆摆手,摇头晃脑的准备离去。 “别呀,别呀!”黄宗羲立马拽住他,低声道:“你不是要外放吗?我有主意你要不要听?” “快说。”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监察御史了。” 黄宗羲得意道:“我这次出巡,知县拿掉了五个,一个知府,县丞、典吏不计其数,胥吏更是手拿把掐,兜着兜不住。” “此次回京,某考功,得了个首功,年后放缺,都察院没几个,按制得升到从六品,如果放到地方,再升至正六品。” “以前是府通判,现在则只能是通判下面的推官了。” “当然,府六曹下的主事……” 想到这,黄宗羲有些憋屈。 从知县,到御史,再到主事,掌印官变为胥吏,虽然品阶升了,但干的却是脏活累活。 “那我呢?”王夫之心里止不住的羡慕。 绍武元年进士,三年放知县,五年为御史,七年就成了正六品,几乎两年一个台阶,太顺利了。 “你外放,定然是知县了。” 黄宗羲看了一眼王夫之的脸,啧啧道:“不过,我想以你的条件,京县很有可能,再不济也是河北了。” 王夫之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过,我有一朋友,名叫郑森的,去年就升到了六品,我还慢了他一步,明年怕不是就会入京了,这小子啊!” 炫耀完后,两人这才各自回房。 翌日,又轮到王夫之轮值文渊阁。 文渊阁乃是大明中枢内阁所在,通政使收取天下所有的奏疏,几乎不做筛选的就发往内阁。 所以在皇宫之中,一天12个时辰离不开人的是通政司和内阁,以防贻误军机大事。 内阁实行轮值制,五位阁老自然不需要熬夜,他们也熬不住,熬夜轮值的则是年轻的中书舍人,收发一切的奏章。 文渊阁在紫禁城中,在紧急的时刻,即可通报皇帝。 两人一班,基本上是你熬上半夜,我熬下半夜,鸡鸣天亮,等人来就交班,然后当天放假。 王夫之熬夜,特意准备了点心,而一同轮值的,则是绍武四年的状元郎,夏完淳。 对于这个二十岁中状元的夏完淳,王夫之是极其佩服, 其父夏允彝乃是几社元老,自小家学渊源,诗书传家,又是江苏松江府出身,能中状元真的不稀奇。 “王兄!”夏完淳整理着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