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如庞然大物。
三宗一家百年来互有联姻,但如今捆绑得最深的还是周赵两家,周长河的正妻便是出自赵家,正是赵修成的二妹。
秦朱两家虽然抱作一团,但却不如周家和赵家这般。
刘罗才是周家的外戚,此刻出面请奏,本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后面出列的御史中丞,谏议大夫都是周赵一系的人。
但朱显的声援,就让幽帝有些不满了。
三宗一家彼此之间争斗不少,朝堂之上的位置也只有那么多,一方势大,另外一方就只能暂时隐忍。
中书令不是寻常位置,正三品,掌管一部,更是在政事堂占据着一席之地。
权柄之重,比之六部尚书也不遑多让。
按照幽帝一开始的设想,黄苍时告老卸任,秦朱两家自然会和周赵两家争食,幽帝再拖延几日,作壁上观,就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
到时候再将杨中衡推到台前,他一言独断,不但分化了三宗一家,同时还在政事堂中安插了一个自己人。
可现在,三宗一家似乎就此事抱作一团了。
看看这朝堂,成何
体统!
幽帝深深的吸了口气,语气轻飘:“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人选。”
“启奏陛下。”
吴王站出来了。
作为幽帝最信重的臣子,他岂会不知幽帝心中所想。
“十一弟有话说吗。”
“是。”
吴王出列,目光环视一周。
“中书令一职事关重大,臣弟以为赵大人本在门下省,对中书省之事不甚熟悉。倒是中书侍郎杨中衡杨大人秉政劳民,刚正不阿,接任中书令一职,当为上上之选。”
这是提前将杨中衡推出来了。
“启奏陛下,臣以为吴王所言极是,黄大人在任之时,对杨大人多为倚重,由杨大人接任中书令一职,本是理所应当。”
开口的是中书舍人,也是幽帝在朝堂中的心腹。
“陛下!”
一声长呼。
御史大夫谢班出列。
“臣以为吴王所言大谬,臣有本奏。”
御史台的人也参合进来了么。
幽帝心中冷笑,周赵两家为了这中书令的位置,看来是花了不少心血啊。
“说。”
单单一个说字,足以看出幽帝的不满。
御史大夫倒也无惧,御史台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职。
“臣启奏,如今民间早有传闻,说中书侍郎杨大人寸功未立,窃居高位,乃是我大幽朝堂之患,请陛下明鉴。”
杨中衡在一列高官之中,确实算是青壮派。
自从科举高中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四年前就被幽帝提拔,坐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上,但显著的功绩确实没有。
这是他的短板之一。
“陛下,民间传闻不可尽信啊。”
“吴王此言差矣!”
御史大夫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了。
“民间传闻不可尽信,但也不可不察。若是民心不满,早晚会酿成大祸。吴王游戏人间,对朝堂之事向来是不闻不问,今日却是为杨侍郎请荐,下官倒是心中疑惑。”
你吴王就是个闲散王爷,懂个屁的朝堂!
吴王老脸一黑,就听其他几位大臣也都纷纷出列。
“陛下,李大人所言及时,民心不可不察,若是再让杨侍郎升任中书令,民间怕是要流言蜚语四起,于我朝堂不利。”
门阀世家手中握着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钱财。
有人说是土地。
但实际上,他们是握着民家的话语权。
若是今日幽帝一意孤行,那么他们就会暗中让人放话,不只会针对杨中衡,甚至会波及幽帝和整个皇室。
幽帝的脸色已经难看之极,三宗一家的突然抱团,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