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战术为何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获,乃至扭转一场战场胜负的军事行动。
这是因为一方指挥统帅不仅仅是指挥链上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作用,比如精神象征,指挥调度所有军队的唯一权威性,等等。
这场宋金两场战争中,金城王赵谌和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无疑就是各自军队全体将士的精神象征,同时也拥有指挥调度所有军队的唯一权威性。
因为,金军的军队来源其实也是五花八门,也只有完颜宗弼能够指挥调度。
宋军这边就更用不说了,虽然前期具体指挥是张红玉和岳飞,但是他们两人之所以能够指挥得了这场战争中所有宋军,是因为他们二人身后有金城王赵谌,是后者赋予了他们指挥员的权力。
甚至宋军和金军上下,全体将士的军心士气全部系于赵谌和完颜宗弼于一身。
所以,在战场上对他们二人这样的军事统帅以杀死肉体的方式彻底消灭,能够取得的胜负效果不亚于将对方一半人马歼灭。
这就好比后世时期,米军击毙了某拉登,虽然某希里很快继任,但这对米军和米国国民的士气毫无疑问产生了重大的鼓舞,对某组织则是在士气上的毁灭性打击。
更何况即使统帅没有这般大的威望和指挥调度的权威唯一性,但是指挥链在转移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这一段时间中旧的指挥员失能,新的指挥员未完全掌握局面,下面的将士未了解和认可指挥权转移的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内会出现一个指挥真空。
而一支军队没有了指挥员,说是一盘散沙都不为过。
因为军队区别于流寇百姓最大的方面,不是他们练过杀人技,也不是他们会战阵,而是他们有统一调度指挥、彼此协同作战,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还比如,苏德战争初期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期间的苏坦克第4师,该师原本是苏军装备最优良的坦克师之一,配置在关键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结果战争爆发当天师长被德军空袭打死,全师陷入混乱,未能有效展开,部队因为接不到命令胡乱行军,坦克油料耗尽被抛弃,全师在两周内覆灭。
言归正传,从战争最开始便想方设法行使斩首之术,三番五次的想要杀死金城王,最终眼看着就要成功,结果被看似柔弱的金城王带领身边文弱的秘书司使杜成孝一起射杀,且将脑袋砍下来,在山梁上高高举起来之后。
金军除了跟随完颜宗弼冲到赵谌一行近处的两三百名亲兵之外,其余金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溃散。
这两三百亲兵没有溃败,反而一个个疯狂的开始拼命想要夺回完颜宗弼的尸首,想要杀死赵谌报仇,或者是想要死在战场上。
因为按照女真人最严格的几个规矩之一——主将战死沙场,亲兵若是活着回去,也是全部处死。因为这个规定,亲兵还不如拼死在战场上算了。
但可惜仗打到这种程度,完颜宗弼的亲兵也就这一点了,他带到山梁上的金军绝大部分都是后面来援助的,眼见完颜宗弼已死,而山梁往千丘原方向,宋军岳飞、种彦崇带领的骑兵凿穿了金军契丹、渤海族骑兵,往这边冲杀而来后,山梁上六七千骑兵便直接就溃散了,在各自千夫长、百夫长的带领下,往山梁下跑去。
而山道中与周成武带领的天武军团五千骑兵缠斗的近万女真骑兵更是惊惶北走,周成武带人奋力追杀。
另一边本来在追岳飞和种彦崇的契丹、渤海等族金军骑兵见完颜宗弼被杀,更是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直接掉头就此撤离而去。
岳飞和种彦崇在欣喜若狂之后,略一犹豫没有去和山梁上的赵谌汇合,也没有掉头去追契丹、渤海等族金军骑兵,而是果断去追杀那六七千从山梁上溃散下来的女真骑兵。
对金军来说,女真本部骑兵才是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