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 有关爱情的作品,陆离选择了以查尔斯为原型的那本。而有关亲情的作品,陆离却准备搞个群像。
以一个出现了变种人孩子的家庭为主, 描写一家人相处的同时,通过变种人孩子, 描写变种人孩子的变种人小伙伴, 他在泽维尔天才少年学院中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到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变种人孩子, 来他们家中暂住。
但不同于爱情故事, 那几位变种人主角, 似乎都能找到对应的人。
这次的群像,陆离不准备搞什么原型。
你可以参考变种人孩子们的特点, 选择性的将他们需要的, 搞个融合, 创作出这部作品的核心——这个家庭里的变种人孩子。
这对于琴绝对是有难度的,这难度就好比一直都在写衍生,现在突然要写原创了,从借用优秀作品的世界观,到自己构建一个世界。
但如果想要成为未来历史书中描写的那位文学家,这就是琴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不过虽然具体的文学创作, 需要琴自己来,但是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形象,陆离还是能提醒一下指导的。
毕竟这些文学创作本身都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的,所以真的不能全然任由琴自己随意加工。
说白了, 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宣传手段, 当文学服务于政/治的时候, 有些文学真的就不再是纯粹的文学。
而这样的文学创作, 评判它是否成功的依据,也不是文笔如何,艺术性怎样,而是要它有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此,陆离给琴的建议是。
不要将这个作品中的核心——那个变种人孩子,塑造成什么品学兼优、完美无缺的乖乖牌。相反,你要将他描述成一个有着各种问题的熊孩子,而那个被抛弃的变种人孩子,反而可以描写成近乎完美的好孩子。
至于原因,很简单。
首先,别看有些家长整天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可实际上他们最多就是羡慕一下,最爱的不还是自家那个熊孩子吗?
其次,你将那个变种人孩子塑造的过于完美,可绝大多数的变种人孩子其实就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给那些家长搞出一个完美的参照物来。
不然很容易出现,本来就因为孩子变种能力觉醒态度有变,跟文学作品中的好孩子一对比,自家这个变种人孩子怎么这么差劲啊,那态度还能好的起来?!
最后,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容易让普通人有代入感。
比如孩子们,就会觉得对方某些地方跟自己挺像的,家长们则会觉得对方跟自家熊孩子挺像的,一举多得。
至于为什么被抛弃的孩子要塑造成近乎完美,你要是也将他塑造成个熊孩子,岂不会给人一种他被丢掉活该的感觉。
而最容易被同情、最容易赚人眼泪的人设是什么——美强惨啊。
你要用这样一个明明很好,却被抛弃的孩子,引起大家的同情,进而引发讨论。
而且孩子很完美,没什么问题,那有问题的是谁,当然是抛弃他的家长了……
听了陆离的讲解,琴点了点头,眼中带着顿悟,带着思考,有恍然,又有些许迷茫。
事实证明,后来琴的这部作品不仅完成了政/治/上的任务,在文学上也有不小的成就。
后来不仅被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还被定义为促进人类与变种人关系的里程碑式作品。
————————————————————
查尔斯在得知了陆离的新计划之后,忍不住问道:“这就要转变路线了吗?”
倒不是说他对陆离的计划有什么意见,而是那篇有关艾瑞克被抛弃的爱情故事,还没有发表呢。
陆离虽然没有什么心灵能力,但察言观色技能点的还是挺满的,于是他若有所指的安抚道:“查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