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下的平原不算少,但是一方面用来建造京口城,一方面用来百姓们耕种,因此剩下的空地并不多。
董良不得不把自己的书院沿着山峰的起伏而修建。
董良本人也是学习过古建筑赏析以及一些园林规划设计的,但莫要说他这成绩平平,即便是后世的精英设计师来到这个时期,也不能说他比古人更了解古建筑吧?
所以董良就乖乖的将这设计工作交了出来。
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修园子的人才,大概要到千年后,文人才开始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园林修建之中。
不过相比于后世的精美,汉朝的建筑显得更加的古朴大气。
董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寻找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百忙之中给自己出一幅设计图。
没想到诸葛亮居然还真的会搞建筑。
向董良要了北固山的勘查结果,照着山峰的起初错落,就给董良画了一大片区域,在山峰前后安置房屋、院落。
不仅融入山林之中,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其建筑的古拙刚好与这秀丽的山水对应,于高处俯瞰滔滔江水,在这样地方学习,实在是人生幸事。
不过将那么大一片建筑群修建起来并不容易。虽然董良和诸葛亮做出了全盘的计划,但是刘备依然抱着时代局限,害怕劳民,因此只拨了几千人慢慢去修建。
对于董良来说,官府征发徭役有的时候也可以是好事,毕竟在灾荒年间,尚且有以工代赈的说法,那么这平常的时候,只要给人发工钱,不要过度的剥削,那也是替百姓增收的手段。
对于完成农业劳动的百姓,以及城中一些脱离农业生产的人来说,让他们上山修建筑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
即便是董良生活的那个年代,保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也是当地政府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众所周知,给政府工作是最稳定的。
当然前提是没有中间的那只手到处捞。
别的地方董良不敢保证,但眼前这一片学院的修建,由自己亲自盯着,派出管理的都是自己的直属手下,马良一旁辅助,自然可以杜绝中间的贪腐问题,以及过度苛责工匠的问题。
如此一来,算是提供了几千个工作岗位。等这些百姓干这几个月,发了工钱,到了年底手头也富裕,也能过一个好年。
这几千个壮劳力代表的是几千户人家,在这京口附近算是相当大数量的一部分百姓了。如此一来,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年,就相当于整个京口过年时都能一片欢腾。
这样也显得刘备来了之后治理的比较好,不是吗?
董良到了工地,转了一圈,揣着手和马良边走边聊。
一路上不停的有工人和他打招呼,董良也每每点头微笑示意。
仅仅只是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理所应当的东西,这些工匠们却还觉得上官是个好人,心里的满足劲儿那可别提了。
董良的目的地是前峰的半山腰,山腰处有一大片空地。优先修建的就是这一处的大平院。
这处大平院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就是大,宽敞!
董良这样修建就是为了同时能给更多的人传播知识,要靠自己一点点从无到有的小班教学,带那五六个人将他们教出师,然后继续传播,那可得废多少时间?
董良首先要搞一批大学堂,几百上千的学生听完他的课,对董良要教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分成小组,按照董良给予的启示,深入的去研究、探讨、记录。
有不懂的再来找董良问,看董良自己知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给予他们启示。
如果遇到什么重大的关卡,来找董良点拨一下,董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要让董良系统的将整个研究的过程带着他们走,董良自己也不会呀。
所以董良搞小班教学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