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屠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四章 屠杀?(2 / 3)

那夏侯惇也知道,这下面的这些人说的那么多理由也全都是放屁。想要屠城的理由,哪有他们说的那么高瞻远瞩,那么高大上。但是夏侯惇需要他们把屁放的好听一些。果然,听完夏侯惇的话,这个副将好像轻松了一些,继续的说道。“将军,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之仁慈,一时之优柔寡断,反而会助长这些叛贼嚣张气焰。”“他们统领荆州,作威作福,生灵涂炭且不说,如今我等仓皇北退,王师威信受损,他们借此裹挟更多的民众将来抵抗王师,彼时再战,形势更加艰难。”“到那时候,无辜百姓不得不被他们逼着走上战场,对抗王师。”“王师为了天下黎民,又不得不以刀剑御敌,平定叛乱。彼时才是亲者痛,仇者快,造成的损失更大,百姓受到的痛苦更深。”“如今,就该当机立断。以此日之小损失,换将来之大幸福。”“为了天下大业,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也只好苦一苦,随县的百姓了。”“天下凡是有识之士,一定都能理解的。”话说到这种份上,事情基本上可以决定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夏侯惇做出决定。没有曹操的命令,自己下令屠城,对于夏侯惇来说也是一个压力。但是看的出来,如今就这样乖乖的退回去,白白的来了襄阳,逛了一圈,什么战果都没有,回到许昌,真的不好交代。把随县搞得惨一点,声势闹得大一点,给荆州留下一个大大的伤痕,也算是自己等人的功劳。“既然如此,将城中百姓都赶到街道的空地,将所有的粮食和房子木料全都烧掉。”“这样一来,等咱们撤离的时候,看城外的军队进不进来救助百姓。如果他们可以进来,也可以迟滞他们追踪的步伐。”“有什么能带走的,尽量带走。有反抗的百姓可以就地杀掉,但是听话的百姓不许对他们动手。”“城墙坚固,难以破坏,咱们也没这个精力就把房子和木料烧掉。烧掉之后他们势必再建,可以浪费他们更多的物资。”“不要过多的杀伤,毕竟有伤天和,火烧的旺,一吓一吓荆州的叛贼也就算了。”夏侯惇松了口,但是没有做出屠城的命令。这样虽不完全符合这下面副将的提议,但也已经勉强可以接受了。夏侯惇到底还是不想承受这个非议,此时此刻,他也不想再动用过多的脑力,因此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没有人知道这个折中的办法到底是好是坏,对于夏侯惇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夏侯惇半真半假的说了这些话,只能任由手下士兵们去领会。烧掉房子肯定会激起百姓的反抗,把这些人杀掉人头拿去充当军功吧。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进行屠城。当然,夏侯惇并不是仅仅会屈从于这些压力就盲目的做出决定的人。他之所以不进行屠城,主要还是怕士兵们杀红了眼。出刀容易收刀难,手下的人想的是如何能回去之后减少惩罚,夏侯惇想的是怎样能尽快的安全的逃走。一旦在城中大肆屠杀起来,士兵们情绪激动,一定会引起慌乱。即便是于禁的军法在严,管理再认真,也无法完全的让士兵们听话。组织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士兵们的集结将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话就会影响他们逃走的速度。杀红眼之后,士兵们的情绪容易激动。而在撤兵的路上,面对敌人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冷静。情绪激动之下,这些士兵们很容易会陷入乱战,或者说情绪崩溃。有时候发动攻击是容易的,但是想要在撤兵的时候保持军队的纪律是困难的。如果平常的时候,于禁还有信心。甚至说不定能将士兵们组织起来,再打一个漂亮的反击仗。但是造成大屠杀的士兵们,是无法用理智和严格的军纪去要求的。屠城、大屠杀之类的,是将心中的欲望完全放纵,这种完全脑子松懈下来不进行思考的状态,只有在打仗结束之后才可以。但是,他们撤兵的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很显然还是需要动脑子的。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放松,所以夏侯惇要将士兵们紧紧的约束起来。免得在撤退的途中再次被敌人追杀的溃散,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他允许士兵们取下一些人头,烧掉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