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第两百七十章 巨寇西行 大将南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七十章 巨寇西行 大将南征(3 / 4)

该死在曹操的手上,反而是雷绪投奔了刘备,封了偏将军呢。

看得出来,雷绪虽然没有具体的事迹,但是能力和眼光还是到位的。

陈兰和梅乾也不由自主的靠拢在雷绪的周围了。

于是这好几万妇孺加上一万出头的兵马,就浩浩荡荡的在一个个水洼里跋涉着。

如果他们能顺利的到达江夏,在荆州的帮助和策应下,也许可以用船把他们送到豫章郡,那样就省力很多了。

......

大雨刚在洛阳冒头,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可见夏侯惇是自打接到了曹操的命令就迫不及待的整军备战。

只等雨水一到,说明南方已经出梅,这就是出兵的时机。

建武将军,高安乡侯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在故事里流传的夏侯惇似乎是一个莽夫,比如他眼睛被射瞎,他拔箭带出来眼球,然后直接啖睛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似乎将此事作为他勇武的标志,好似伤疤是战士的勋章的意思。

其实不然,他十分痛恨别人称呼他为盲夏侯,常常会在照镜子的时候把镜子推倒。

他年幼的时候就杀了说他老师不好的人,虽然违法,但是比较受到称赞。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莽撞的匹夫,还有夏侯惇肉票将军的称号,似乎都在告诉世人这个一个匹夫的感觉。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很四平八稳的大将。

个人品德高尚,处事公平,很受人尊敬。

有人调侃他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也是对于他莽夫印象的偏见。

虽然他确实失利了很多次,似乎是个人才华不如关羽张飞周瑜那样的神采飞扬。

但就是那么普通,打败了仗常常并不影响他战略目的的达到。

四平八稳,实力雄厚,放在哪里都可以独挡一面。

后世人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所以董良总想给关羽这样的战争天才配个副手弥补一下短板,包括张飞也是如此。

但是夏侯惇不是这样,也许他更像是朴实无华的赵云,虽然名声没有赵云明媚,但是像赵云一样靠谱。

赵云遗憾的是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而夏侯惇确是可以担当曹魏大将军角色的人。

所以这一次派夏侯惇前来是再合适不过,无论胜负,夏侯惇都可以稳住。何况打刘表不会有负战绩。

所以暂且忘记夏侯惇被人绑票的黑历史吧,他同样意气风发的渴望建功立业,带领大军,穿过风雨,穿过屯田地带,直接到新野,襄阳城的外边与刘表对峙。

至于曹操给夏侯惇派的两员副将,于禁,李典,只有李典还不怎么有名气。

于禁的名字真的和他这个人很搭配。他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众心。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铁面的感觉,钢铁将军,令行禁止一样的感觉。

他跟随曹操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是益寿亭侯,偏将军,给夏侯惇做副将刚好合适。

李典则是一派儒将风范,不过他还远远不能和夏侯惇,于禁相提并论。

李典年少时好学,不爱好征战,熟读各种书籍。

建安五年,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造之材,让他试着管理百姓。时值官渡之战,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也就是说,李典初出茅庐,儒将风范,这一次也是因为他有供应军需的经验,跟着夏侯惇和于禁负责后勤工作。

如此看来,曹操派兵确实很有一套,这一次夏侯惇出征,有大将风范的夏侯惇为主将,身边两个副手,一个是铁血派将领于禁,一个是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