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中科院负责人,教育部部长,还要科学界教育界的名人, 全都到场了。
孟卫国虽然不是啥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名人,但他是首都教育局的二把手, 也有与会的资格。
就在这场座谈会上, 孟卫国得到了领导人的青眼。
他虽然不是第一个起来发言的,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尤其是对于恢复高考的看法,更是叫人听的热血沸腾。
而孟卫国讲的东西都是宋成提前给他写好的。
宋成多次跟着孟卫国出席会议,消息网络建设的差不多了,这个稿子便是他修改了二十多遍拿给孟卫国的。
之所以修改二十多遍不是因为要斟酌字句,而是因为要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表述, 是保守处理还是大胆处理之类。
领导人多次点头。
从六/六年开始,高考制度取消,改为推荐制度, 而这种推荐制度,弊端一目了然,靠关系,走后门,上大学不看能力不看基础知识, 看的是有没有一个好爸爸。
而好爸爸的“好”字很明显体现在权力上。
多少名额被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占了,除了73年那次算是有点点公平外,这十/年来,何谈公平?
多少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青年, 因为没有特殊关系, 拿不到推荐资格, 也就意味着没法上大学!
更别说那些贫穷的学生了!
唯一上升的通道被关闭了,他们要钱没钱,要权没权,怎么可能竞争过那些有“好爸爸”的人呢?
种种考虑,领导人做出了决定,说:“明年恢复高考。”
有一位教授却摇头,建议道:“今年就恢复高考。”
孟卫国紧随其后,也说道:“早一年,就能早招收一批优秀的学生。“毕竟涉及到全国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于是高考定在了12月份。
领导人还特意点了孟卫国,让首都教育局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建立严格的招生报考制度,杜绝走后门现象……”
孟卫国连忙点头。
会议上出色的表现让他坐稳了首都教育局副局的位置,与此同时,宋成担任孟卫国的秘书,副科级别。
唐方,小李几个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一方面眼馋宋成升了职,而且还是秘书一职,用唐方肚子里的“政治墨水”说,做秘书是官/场的终南捷径。
而孟卫国正处于往上爬的大好年华,宋成再跟着做几年秘书,别说处级了,局级都是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是后悔他们自己没有抓住机会。
他们到教育局以后,有的人是懈怠了,觉得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就行了,没有花心思想别的事情,而有的人虽然花心思了,但心思没花对地方,觉得高考都取消这么多年了,哪能预料到又恢复了呢。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属于没抓住机会。
宋成之所以能抓住机会,在于:第一,选对了人,一直在为孟卫国忙前忙后,第二,有打听消息的意识。
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做的只是循着蛛丝马迹,一点点推测分析,以及多跟别人交流、分享信息。
宋成老练的把孟卫国需要看的材料放在孟卫国的办公桌上,并提醒道:“明天是贺老的生日。”
贺老是上一任副局,因为年龄大退下来了,但真实原因是为了给孟卫国腾地方。
孟卫国手掌轻轻拍打着桌子。
宋成知道这是孟卫国思考问题时候的习惯,过了一会儿,他就听到孟卫国吩咐他说:“我们明天去给贺老祝寿。”
宋成不动声色的挑了下眉。
他猜测孟卫国会去,不然他也不会把贺老生日的事情告诉孟卫国,但等真听到孟卫国要去后,他心里有点拿不准主意了。
孟卫国坐上副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