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春秋最强野心家> 第123章:齐楚纷争(二)先朝霸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齐楚纷争(二)先朝霸主(1 / 2)

郑国面临楚国连番侵伐,民生凋敝,武备不足,朝堂上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大夫孔叔的意见便是求援于齐,绝不屈服于蛮夷般的楚国,齐强而楚弱,齐国又代表着中原文化而楚是蛮夷,岂能弃华夏而从蛮夷;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齐国远而楚国近,齐国即便能救得一回两回,不见得能救得三回四回,与楚何解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于是这些时日,郑国朝堂几乎吵成了一锅粥,两派各执己见,争执不休。

于正只能让人继续严密监视郑国朝堂的动向,一有情况就来快速回报。

同时,他手下的军队配合着弘毅大夫、公子康两家也参与了攻打中牟邑的战斗。但因为他存了保留实力以便去郑国捡漏的心思,所以不肯再出全力,反而是让手下部队轮休起来。

半月之后,中牟之役总算落下帷幕,以黑山联军的胜利夺城而告终,而郑国的朝堂此时也渐渐分出了结果。

中牟邑是大邑,人口众多,三家按各自出力程度几乎平分了人口,每家都可分得近四万的人口,而中牟邑则交由弘毅大夫的势力占领。

作为交换,更南方的百泉邑和共邑则交由于正的势力占领,而公子康则占领临虑邑附近的一处小邑。如此,各家的地盘和人口都有所扩大,黑山联军正式崛起为黄河北岸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于正得到西门吉派出的信使回报,已经知道百泉邑早已被攻下,而共邑还在狄人手中誓死顽抗。闻讯,他倒是并不担心,反倒觉得这共邑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狄人失去了中牟邑后,朝歌、共邑的留吁狄便几乎被切断了同安阳、邯郸方向部族联系的通道,外无援军,他们的形式自是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所以于正对共邑被黑山军攻陷似乎很有信心,更何况连番战斗,黑山军也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

而朝歌邑方面,因为其曾是卫国的故都,其地位对卫国非常重要,三家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将此城的收复工作交给卫国的大军,由卫君姬申亲自率军收复,甚至再次还都比较好。

一来,若是黑山联军贸然去收复此地,难免引起卫国朝堂的忌惮,甚至打破现在这种还算平和的合作关系。

二来,朝歌城作为殷商的故都以及卫国建国以来的首都,其城池高耸防卫森严,要拿下此城必然是一番苦战。三家此次也有不少伤亡,对于收获已然满足,因而皆无意愿再去朝歌苦战。

于是,于正率先开拔,带着军队往共邑进发。只要拿下了百泉邑、共邑两地,于正南下郑国就彻底打开了门户,所以他对此地是势在必得。

一路上,各国的情报仍通过情报司的运作不断汇总到于正的案前,让他对天下大势有着更清晰的了解。

最近还真发生了几件国际大事:

一是南方的徐国出兵讨伐了舒国,历史上谓之“徐人取舒”。

舒国,偃姓,大致在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从舒城县到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古称舒县)一带。(后世舒姓的始祖国。)

徐国,嬴姓,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

曾经,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也参加过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攻打周朝更是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称“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封他的子孙为徐子(降侯爵为子爵),继续统治徐国。

舒国和徐国本来相隔数百里远,一直安然无事,然而因为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