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卫国的七名甲士见于正等人被许穆夫人招揽,见机也一道投效了。无它,多日的流亡之苦折磨下,思故国也。曾经他们在狄人的刀剑下的确怕死避战,现在才知流亡异国他乡更加艰难,他们实不想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死在异国他乡,就是死也想再回乡梓之地看上一眼。
清邑的十几甲士中也有几人见归乡无望,有些意动,尤在犹豫之间。
而于正又惯会信口开河,半真半假地透了许多所谓的“实情”:什么齐侯已发兵两万汇合宋、曹两国兵马共同并力驱狄,不日卫国就要全境光复了。什么卫君贤明,新即大位便要大封卿士,此时正是落难士人们重拾家名的好时机。
于是清邑甲士中也有四人被说动,一起投效了夫人的座下。郑卫交界本就不远,自己恶了郑君,不如去卫国建一番功业再将妻儿接来团聚,也不失一条迂回之路。
不仅如此,难民之中也有许多人被于正所说的“故事”打动。毕竟齐侯之威,管仲之名,如今的东方各国路人皆知,既然此番有齐国出兵,想来卫国收复旧土的希望很大。于是有大约一半的卫国难民思量再三后也决定相随,回去看看情况再说。
如此乌泱泱一大群人便围在了许穆夫人的车架之前,人多事杂,再想要动身却比原来轻车简从麻烦了许多。
许穆夫人及其众多女眷又不方便抛头露面,念及于正之前的光辉形象,以及他的公子身份,索性便让他做了统领,总率这些甲士及难民。
于是于正在禀明了许穆夫人之后,从中顺势收编整备了一番。
首先是甲士,于正本部除去自己原有甲士九人,又得新收编的甲士十一人,正好二十人。以诸甲士为伍长,每伍五人,将难民中的青壮之人归入其下,持以棍棒一类武器,如此便得到了一支百人左右的步徙队伍,可以用来护卫夫人及民众安全。
军伍初步成型,许穆夫人自也顺水推舟,以卫国公女的身份暂时将于正任命为卒长之职,并将她从许国带来的财货对着新成立的兵甲们赏下一些,以作笼络。
于正此次采用的编制乃是循的《周礼》中的军武建制。最小的步兵单位为“伍”,由5人组成,长官叫“伍长”,下士爵位。每“两”有5个“伍”组成,计25人,长官为“两司马”,中士爵位。每“卒”有4个“两”组成,计100人,长官为“卒长”,上士爵位。于正便暂时担任了“卒长”一职,至于具体爵位却是要见过了卫君之后再行定议。
西门吉和计察二人作为亲信,自是被于正任命为“两司马”一职,另外的两位“两司马”却是从投效的卫人甲士和清邑甲士中推举出来的,各有一人。
为什么会有“两”这个单位呢?这是因为每“两”是有五个伍的二十五人和一乘战车组成的,所以称“两”(辆)。“两”便是以战车为核心战力编制的军事单位,步徙的作用更多则是保护战车,以及跟在战车后面冲锋。
各国的军力如何,便看国内可以征调出多少乘的战车,所以有百乘之国、千乘之国的说法。
“伍”、“两”、“卒”再往上还有“旅”、“师”、“军”三级。每“旅”有5个“卒”组成,计500人,长官为“旅帅”,下大夫爵位。每“师”有5个“旅”组成,计2500人,长官为“帅”,中大夫爵位。每“军”有5个“师”组成,计12500人,长官为“将”,卿(上大夫)爵位。
毕竟只是临时统帅,因而于正延用了传统军制,却没一味去追随齐国军改后的编制。
有了这一卒四两人马,于正便将他们分开,散入难民队伍之中,将难民们也纳入体系之中。如此,一行人在一番休息整编之后总算可以再次上路。
此番队伍扩编,算上难民却有了七百余人的队伍。因而一路行来是烟尘滚滚,人声鼎沸。左近一些山匪们远远见了自是不敢再打主意,倒是有一些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