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网络上,电视机前,更是一片死寂。
与赵士诚大学士的故事不同,那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但何骜一.大学士身上的故事,却是一种大国情怀。
他的一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他是一介书生,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矢志报国、忠贞不渝。
他更是一位勇士,几十年默默为东神铸造“神剑”,守卫和平,护佑家园。
他是东神导弹方面的元勋,是著名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东神联盟成立前期的艰难困苦,是其他势力想象不到的。”
“那个时候,我们的战士连饭都吃不饱,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更是恨不得只吃一顿饭,将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
“太艰难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这些科学家们所做的一切,正是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才有了我们幸福和平的703年代。”
“九十岁高龄的何老尚且还奋斗在科研一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努力学习?”
……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更清楚当年的艰辛和困苦。
作为东神导弹研究的领军人,何骜一感受最深。
“搞科学研究真是挤时间来搞,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不是我们自己的时间不多,而是压力太大,有些势力不给我们太多的时间。”
“时间短,任务紧,那个时候,一天恨不得掰成三天用,十天用,就想着尽快把我们自己的导弹给造出来,有了导弹,才能有自己的底气。”
说到此处,何骜一更是感慨万分:“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还不是时间紧,而是人,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
众人沉默。
的确太少了。
对任何人来说,担任导弹总设计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对百废待兴的东神联盟来说却是漫长的人才等待。
而且,知道的都知道。
像何骜一这样从其他势力学成归来的科研工作者,以前是不多的,一部分不想回来,一部分被其他势力限制着不能回来。
搞科研,搞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人才。
钱再多,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只能干瞪眼。
那个时候,想要造出一颗导弹,比现在登月还要难。
特别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者,深有感触。
“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想要搞出那些高科技的武器,太难了。”
“何骜一.大学士回来的时候,其实导弹方面学的东西也不算特别多,再加上其他势力还会有所保留,可以说,人是回来了,可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却是一片空白,那个时候,要搞导弹,不亚于重头开始。”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在我们有了导弹和没有导弹之前,以星盟为首的这些势力,对我们的态度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东神联盟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屹立在东方的大势力。”
“科学家都有良知的,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什么成就一个科学家,不是才智,是他的品格。他知道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良知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这一辈子要取之社会,回报社会。”
“那一年末,带着这份坚定和执着,何骜一.大学士与进修的同事如期回国。那时,一心回国的他不知道,这个看起来有点倔强的决定会为东神联盟的国防事业带来多大的突破。”
“没有他,我们可能面对星盟这些势力,可能还只能低着头。”
强大的国防才是外交真正地后盾
“何骜一.大学士做的可不只是导弹,他更为我们东神联盟培养了一位又一位导弹工程师,我们这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