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
姜穗宁也不是感兴趣,就是觉得老苏大哥这个菜种得可能有点问题,不过她也没直接指出来,而是假装问“老苏大哥,你这个种子是西红柿吗”她拨弄了一下土皮表层的种子,种子下去不知道多少天了,但是基本还没发芽。
“对,你还认识啊,不错啊小丫头。”老苏走过来蹲下叹口气说“我温度也控制好了,但是天越来越冷了,还是影响发芽了,都下去三天了看看都还没发芽。”
姜穗宁感受了一下温室的温度,门口寒风不断,呈然这里面温度计上的温度确实是发芽温度,但温度都断层了,能快速发芽才怪了。
“老苏大哥,我老家是南方,我们哪里啊有个快速发芽的办法不知道你们这里适不适用。”她一个年轻姑娘也不好质疑别人,只能借着家乡的土方法说一说,还不知道别人接不接受。
“啥方法”老苏倒是来兴趣了。
“就是先高温催芽再种,而且你门口那个棉布帘最好封死,以后大门开在那头,没有冷风直接过来,更适合这里面的蔬菜生长。
姜穗宁这些知识完全来源于她的母亲,她母亲以前下岗之后就倒腾大棚蔬菜的,就是靠这玩意儿养大了她和弟弟。
老苏其实也是种地几十年的人,不过都是在村里种,但五年前他的儿子出任务遇难了,儿子的遗愿是埋在他服役的山顶,依旧要守护他守护过的这片土地。
老苏就得这一个儿子,老伴早年也去世了,季辰岩便给他批了手续,让他来驻地,一是守着儿子的坟墓,再来在驻地也多一份照顾。
但是他也不是吃闲饭,过来就给驻地的食堂种菜,两年前听南方说已经有人温室培育蔬菜,自己也申请弄了一个。
虽然蔬菜依旧供应不上驻地,但是他也在一点点努力。
他是一个大字都不识的人,到这一步全是靠着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姜穗宁听了他的话真是挺佩服的,难怪后世大家都说她们民族的人对土地的感情那是刻在基因里的。
走到哪里种到哪里。
“小丫头,你快把你老家的方法再给我讲讲。”
老苏听了两句一下就来了兴趣,虽然还没试过,但就是觉得眼前的小姑娘说的非常有道理一样,特别让人信服。
姜穗宁看老苏大哥并不介意有人对他指指点点,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老苏大哥,你看这个西红柿的种子啊,可以先放在50度左右的水里洗烫,然后再浸泡5-6个小时,用湿布包好,放在20-30度的地方催芽,一般三天左右就发芽了,等芽出齐后,就可以播种了。”
像西红柿这种它根系强,喜欢土层松软深厚的,咱们就种在地上,像菜秧子,藤菜这些根系浅弱,就不用占大片土地了,你看这屋里中间层不是全部镂空吗,这山上树那么多,弄一点来打上架子,用废弃的盆子或者别的,全部铺上浅土,种子密集一点,它长势照样好。
还有这个施肥也非常重要,现在这个天,就不要用干肥了,化成水作为流通灌溉,也不烧小菜苗。”
这个年代已经有化肥了,依旧是凭票的购买的时候,她相信驻地这些是不缺的。
老苏听完连连拍手,没想到一个小姑娘对种地有这样的见解。
姜穗宁见老苏大哥这么感兴趣,当即说∶“不然这样吧,我可以先示范一遍。”小时候她没少帮母亲催芽醒种,这些事真是轻轻松松。
老苏立即同意了,拿出剩下的种子,按照姜穗宁的方法,开始忙活起来。
正好操练场的训练也结束了,老苏大哥又去请人来帮忙,木材后面就堆了现成的,马上就可以把架子做起来。
姜穗宁则是把外套脱了放在一边,开始育种,趁着战士们搭架子的时候,老苏大哥就开始和姜穗宁请教怎么施肥效果最好。
她所有的记忆都是来自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