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理由也很简单,甚至有些摆烂。
属实是因为大契朝廷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物力,去核算商客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应该缴纳多少税。
在大契这个年头又没有税务系统,也没有银行t+1结算系统,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可能连店铺里的伙计都算不明白。
甚至很多的掌柜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准确赚了多少钱。
大契朝廷的一个县令管辖范围是很大的,而且县衙要管理的事务是方方面面的,从刑事诉讼到劝农劝学,从水利建设到郡县发展。
甚至连县里的乡勇操练这种事,有可能都需要县令亲自去操管。
而就算把整个县衙里的官吏,再加上私募来的吏员全都放在一起,那也不过百人。
这百十来人站在一个屋子里看着挺多,但若是对接那么多工作的话,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朝廷对于县令的考核也是比较严苛的,最主要的考核部分主要集中在掌管的郡县内,人口增长指数上。
所以对于商税征收的事情,就算是县令想要收,那也是没能力收的。
大契现在的商税并不多,只是百两抽二,也就是一年的收入只抽取百分之二。
不过就算如此,商税这方面的征收依然是连年下降。
孙文钱给出的理由倒也挺充沛的,大契建国的时候,征收的商税比现在多多了。
而现在大契的商业,要比建朝初期还要好的很多,可商税却比当时少太多了,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孙文钱是这样认为。
这倒并不是朝廷政策的问题,而是商客之中普遍存在瞒税的行为。
但孙文乾认为,能出现这种事情全都是因为县令玩忽职守造成的。
朝廷应该把商税的征收,纳入到对县令考核里。
孙文钱的奏折一出,整个朝堂立刻震动了起来。
言官们纷纷指责,说孙文钱这种做法就是与民夺利!
其实言官们的说法倒也是正确的,如果把商税的增长作为朝廷考核的目标,而县令这个级别的官员,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是升迁标准。
如果连续两次考核都不通过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被免职了。
真要这么一来的话,县令们为了自己的考核能够顺利通过,必然会将压力转到百姓身上,以此来填补商税。
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普通百姓因为县令征收商税而破产,好不容易过上的小日子直接破灭。
这种事情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的有先例。
言官们拿出前朝时期的教训,来反对孙文钱的奏折。
所以,孙文钱提出要加重商税的征收,这一说法直接就犯了众怒。
文武百官甚至普通百姓不满,但方景确实很开心,很满意。
他立刻降下圣旨,支持了这一条新政。
圣旨一下,言官们全都说不出话了。
上次他们被廷仗之后,对于皇帝的旨意敢于反驳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这次的新政,那可是皇上和政事堂次相一同颁布的法令,谁敢作对?
反对皇上很有可能被杖责,反对政事堂就有可能被发配。
难道是在燕京城为官不香了?
于是,在朝廷的反对声中,孙文钱下发的第一条法令得到了实施。
大契全域范围内,正是加收商税并且纳入到县令的考核之中。
如果没有遭遇灾情的话,商税依然出现减少情况,那么这个郡县的县令就要被追究责任。
这条法令立刻就实施了起来。
然而,朝廷上下都反对的政策,刊登在新朝报上之后,却受到了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
理由也很简单。
这些表示欢迎的百姓都是最底层的,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仇富。
有钱的人多交点税怎么了?
大家不都很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