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语文组的同事都忙于赛课的事,备课、找素材、做课件、指导学生……。组里参赛的老师分成了三组,一天一组,同一组的课题是一样的。
于小果在第二组。别的同事都抱团互助,于小果是孤独的,基本没人可以讨论更没人可以求助。本来,李文娜在没人时还可以跟她商量商量,不凑巧的是,她俩的课都在第二组,上午第一节是于小果,第二节就是李文娜。
幸好,于小果已经习惯了独立研究课堂设计。
于小果的课题为《念奴娇.赤壁赋怀古》。赤壁是苏轼的寄寓之所,位于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苏轼写过三首与之相关的词赋:《念奴娇.赤壁赋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余秋雨如此评价过在黄冈的苏轼: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于小果在学生时期就很喜欢苏轼的词赋,再次重温,对词的内涵感悟得更深。她挖掘出这首词的三个亮点:文赋之美;意境之美;情怀之美!围绕这三点,逐步剖析词的结构、遣词与寓意。最后归纳出苏轼在失意之时的心境: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
上课的这天,于小果简单地上了点妆,一身黑色衣裙,马尾辫盘到了头顶。走进课堂的她神采飞扬,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精妙的语言,自然的教态,灵活多变的引导。课堂上,学生极其踊跃,参与度高,回答很有深度。
一如既往,她的课非常成功。
下课后,她刚回到办公室,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铮就发来了信息:于老师,祝贺你,课上得很成功!
真是怪怪的。从她和邓启凡离婚的那天起,王铮对她的态度就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关于她的许多非议就出自王铮之口,不懂他为什么要发这样一个短信?
三天后,赛课结果出来了,于小果一等奖第一名。
王铮请她去办公室。
办公室只有他一个,到的时候,他正在电脑上忙着什么。
于小果敲了敲门。
他抬头,脸上的笑多得让于小果不习惯:“于老师来了。”
于小果规规矩矩地问:“王校长找我有事?”
王铮脸上的笑堆得更多了:“于老师果然出类拔萃啊,这次赛课表现得太优异了。来,坐,坐下来说。”
于小果没有坐,她不想在他面前呆太久:“谢谢王校夸奖!王校有事就说吧,等会我还有课。”
她淡淡的语气并没有影响王铮的热情:“于老师,在昨天的班子会上,吴校长点名表扬了你。今年省语文青年教师会课将于十二月份在我校举行。经过班子领导的讨论,你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省青年教师赛课,希望你好好准备。”
省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每三年举行一次,语文教师们打破脑袋想参加。因为在省会课上拿到奖,尤其是一等奖,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基本就是名和利的敲门砖。
于小果从没想过学校会推荐她参加赛课。以往,学校都是推荐教龄在十年左右的优秀教师参加。相比之下,她的资格嫩了许多:“王校长,学校里人才济济,我还是多锻炼两年吧?”她有点紧张。
这个于小果真不识抬举,若不是吴校长点名,谁会把这个机会给她?王铮暗自鄙视,出口的话却是这样的:“于老师,这次你赛课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充分说明了你的实力。能有机会到更大的舞台上为校争光,你就别推辞了。你不参加,推荐别的任何人都没有说服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