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娶妻生子后,家里的地会越来越多。
去年他在长安城做了半年的工,今年又去做了半年,总计拿到了五十两银子。
他用了十五两盖了一套青砖瓦房,还买了一头耕牛,现在靠着给村里人耕地换取一些三岁铜钱,日子倒也很舒服。
曾经的那个村子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陶正也已经很少梦到爹娘了。
他不伤心,现在只想把日子过好。
其他的村民现在笑容也越来越多,本以为山穷水尽,谁料突然就柳暗花明了。
这里的土地也不是多肥沃,可每亩地也能收入至少三四百斤的粮食,再加上村子里分的自留地,重些土豆和红薯,填饱肚子早已不是问题。
最差,煮个红薯总能做到,香甜软糯,怎么吃都不够。
“小栓子。”一位阿婆来找陶正,“在家吗?”
陶正从屋内出来,“刘阿婆,找我?”
阿婆上前,笑道:“小栓子也不小了吧,阿婆给你做个媒,你看行不?”
他想了想,没有拒绝,“什么人家?”
“隔壁村的一个女娃娃,去年她阿娘死了,得守孝三年,原先订过婚,后娘进门后想多要些聘礼,男方那边不答应,把婚事给退了。阿婆私下里去打听了,也去隔壁村子跑了十几趟,看过那女娃娃的性子,人勤快能干。我瞧瞧和那个女娃娃说过几句话,那女娃娃说你要是不嫌弃,等到了岁数她就嫁过来,不要聘礼,只要肯安分过日子就行。”
陶正没表态,“刘阿婆,不要聘礼,她后娘能答应?”
“我问了,那女娃娃说婚事是她自己的,只要她愿意,后娘管不了。”
阿婆想的很简单,那女娃娃是个好的,陶正是她看着长大的。
现在陶正爹娘不在了,就自个儿生活,总得有个女人在身边知冷知热,不然这日子还叫日子嘛。
她平时不做媒,要不是惦记着小栓子,这事儿肯定不会折腾这么久。
就为了看明白那女娃娃的人品,阿婆可是三天两头的往隔壁村子跑,一把年纪了,老腿都跑细了。
“也就是阿婆孙女太小,不然肯定让你做阿婆的孙女婿。”她有五个孙子,下边倒是有个小孙女,可惜还不满两岁。
陶正没有答应下来,“阿婆,等得空私下里见面聊聊吧,总得看看人怎么样,也得给人家一个选择的机会。”
阿婆一想也是,虽说她觉得小栓子哪哪都好,也得看人家女娃娃怎么想的。
反正朝廷都说了,姻缘自由。
其实嫁给小栓子就很好,这孩子勤劳能干,和那姑娘特别合适。
再加上爹娘不在了,日后过门也没有长辈压在头上,下两口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
傅夺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到府中,管家迎了上来。
“公子可算是回来了,二房又来闹了。”
“人呢?”他带着管家进入正堂,“这次的目的是什么?”
管家给他送来一杯温差,“还能是什么,说是银钱不够花用了,想从公中多取一些给远公子娶妻用的。”
傅夺敛眉看着茶盏内碧绿的茶叶,眸色凉薄冷淡,“想要多少?”
“五万两。”管家边说边看着公子的脸色。
之前听到二老爷说的数字,他都震惊的恨不得跳起来。
这是什么人家啊,娶妻居然用这么多的银子。
傅家虽说富裕不假,可也不能如此挥霍,之前二房的大公子傅苍娶妻也不过一万八千两,只因二房的大奶奶出身亦是富家千金,两家门当户对。
可二公子凭什么呀。
再说也没见哪家的老二成亲,聘礼压过老大的,让人知道岂不说傅家没规矩。
要管家说,五万两的聘礼是家,想从公中多捞银子是真。
连个管家都知道的事情,傅夺如何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