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第十二章 考成法与科举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考成法与科举制(2 / 3)

个世界的诸子百家昌盛,天下人才大都出自这些宗门,相互之间早有交情,对方的能力,也是清楚无比。

举荐制度在这个世界,就是用最省力的方法,获得人才的高效手段。

只不过从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几乎不可避免被举荐之人和举荐之人联系紧密。

毕竟宦海浮沉不容易,萌新有大佬带着,大佬有萌新捧着,大家相互搭把手,对所有人都好。

嗯,除了皇权!

既然知道其中弊处,萧承这么可能不改革?

这几个月来发生之事,萧承推波助澜,已经将朝堂之上这些相互勾连、暗中结党的官员们的力量削弱到了极点。

今日他又暗中施展手段,让朝中大部官员没来朝会,借着这个机会,当然要顺势将科举制度推出来了。

萧承看着殿中百官,沉声道: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天下如此之多的贤才,岂能不为朕所用?是以,朕欲面向天下,征召贤才。不论出身何国,身份如何,只要才华出众,朕都一律给予酌情留用!”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之所以到唐宋之后才得到大力发展,其实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原因。

上层知识分子,不需要科举,也能够有办法入仕。所以此前,自然不需要科举制度。唐宋之后,上层阶级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生产力足够供养数量足够的下层读书人,便需要一个让双方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科举才得以发展。

这个世界,在社会制度之上,并没有达到中国唐宋之后的水准。

谷  本来萧承,是不应该这么着急地退动科举制度的,起码应该先普及基础教育,才能有足够的人才供他挑选。

但所幸在这个世界,诸子百家为了争夺天下的影响力,拼命地钻研自家学说,进而致使生产力大进。

而且各家从不吝啬自家学派的知识,甚至有为了传播自家学说化身教育家,自费、主动地普及起了基础教育。

便是这般,积累了不少民间人才,才有了萧承推行科举的基础。

殿中百官,听到萧承所言,再次愣住。

曲诚看着身边同僚默然不语,犹豫片刻,起身上前,拱手道:

“陛下,您本意虽好,可如此一来,国中上下,必然应者繁多,又如何界定其是有能力的贤才呢?”

“便按照察举流程,将应试之人集中起来,以策论考之,从而衡量其是否有才能。”

举荐制度,其实也有考试,以此来测试此人才华是否能够担任大任。但这个流程,已然渐渐化为走个过场的形式。

马敏文犹豫片刻,也站了出来,认真道:

“欲要入仕之人,何其多也!此诏一出,只怕什么人都凑了过来,以图浑水摸鱼,所需代价花费,实在是有些大了!”

组织考试,人力物力,也是不小的!

萧承摇头,沉声道:

“为国选材,代价大些便大些!而且自然会设立一个门槛,刷去那些鱼目混珠之人。”

百官此时,也有人大着胆子,出列拱手道:

“陛下,我朝开国以来,选拔人才便以举荐为主。这如今突然换成这新法,只怕对朝廷吸纳人才,有所影响吧……”

萧承闻言,却是轻笑道:

“朕又没说要就此废除举荐制度!朕登基不久,总要弄些新气象才是!”

又有一名官员,忍不住站出来道:

“陛下,此举有违祖宗之法。朝中百官的举荐,已然够用了,何必耗费钱粮人力,行此举动?”

这个时候,沉默了半天的温体仁见状,再次出列,沉声道:

“这从古至今,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矩?要臣说,陛下此举,能够搜寻民间野贤,乃是利国利民之举。”

说到这里,温体仁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看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