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这句唐诗道尽了无数和亲公主的哀怨和心酸。
可是实际上和亲公主这一政策开始于汉朝,在汉朝以前是没有和亲公主这一说法的。
汉朝之前的战国时期,虽然也时常有公主远嫁他国的事情,却只能算作是联姻。
那个时候是各国自愿嫁公主,而不是像汉朝那样,是被迫嫁公主换取短暂的和平。
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七日后,最终为了自己的安全,接受了娄敬献策。
于是便开始了“和亲政策”,以女人和财物换取和平,并且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路。
和亲公主自然不一定都会倒霉,其中当然有和亲成功的,和亲后过得很好的和亲公主。
不过这却只是特例,大多公主都是红颜薄命,和亲后没几年就香消玉殒了。
而且和亲公主虽然有着公主之名,却大多并不是真公主。
虽然也有真公主,却也有宫女封公主代嫁的,和选宗室女封为公主的。
和亲公主的具体人选,是要根据当时国力以及和亲的原因,来决定究竟选什么人做和亲公主。
一般以亲生女儿来和亲的,都是出现在国力衰弱,以和亲来委曲求全,以求得安稳的时候。
以美貌宫女充作公主代嫁,则是国力强盛,对方处于弱势的时候,嫁和亲公主以扬国威。
如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就是以宫女的身份被封为公主远嫁塞外,和亲匈奴的。
可是那时候匈奴的地位,已经衰落了不少,并没有现在那样的地位了。
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是少数情况,都是十分难得碰到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国力要是真的衰弱到那个份上,嫁过去的和亲公主是不是真公主也没多大的区别了,就算是真公主也没有用。
要是第二种情况,都已经处于上风了,何苦还嫁和亲公主,虽然不是真公主,顶的却也是公主的名声,说出去也不好听。
如果是国力强盛,以和亲来安抚边远外邦,宣扬国威,也一般不会选择以宫女充作公主,毕竟这是结亲不是结仇。
万一对方觉得以宫女为公主和亲是侮辱对方,那就达不到和亲的目的了,反而多了一个仇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以宫女做和亲公主容易结亲不成反结仇,嫁亲生女儿不说舍不舍得这个问题,面子上也过不去,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这样做。
因而和亲公主的人选,大多时候皇帝还是选择以宗室女封为公主和亲的,毕竟宗室女也是皇室血脉、天潢贵胄,却又不是真正的公主。
宗室女为和亲公主,这样既不会显得过于讨好对方,也不会让人觉得是侮辱对方,无论是为了委曲求全还是为了宣扬国威,以宗室女和亲都可以。
比较出名的就是汉朝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弘化公主都是宗室王爷之女,最后被封为公主和亲的。
当然这几位和亲公主日子远离故土、亲人以后,日子虽然也过得算不上十分幸福。
却至少也青史留名了,比起其他从生到死都默默无闻的和亲公主来说,算得上幸运了。
大汉现在的和亲公主,那就更加是一个苦差事了,“和亲政策”从汉高祖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才几十年。
可是匈奴势大,历代帝王为了和平以及休养生息,都已经前前后后往匈奴送了八个和亲公主了。
每个公主到匈奴都没能活多久,所以每次匈奴上书欲再求取一位和亲公主时,大汉所有适龄的刘姓诸王之女都人人自危。
因为前面嫁到匈奴的那八位和亲公主,都是选的刘姓诸王之女。
就是说现在大汉的和亲公主,全部都是假公主,真翁主。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