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要特事特办,为了表达自己对慈圣太后的孝心,非要让李文全袭侯爵,于是外廷群起纷纷,而关键时刻高务实也上了一疏,认为皇帝虽然孝心可嘉,但朝廷自有规制,不能因为李文全是至亲而“挠成法,启幸门”。
不过高务实和武清侯家早有暗中的分红协议,算起来一直都是有利益纽带的,所以对李文全的爵位一事高务实并未说死,而是在最后加了一段话,大意是李文全要升爵也不是不行,但总得立下功劳。
皇帝当时看完怎么想的,这没人知道,反正高务实的疏文上去之后不久,他就接受了提议,并且亲自去慈圣太后那边“请罪”。
这件事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时间,但李文全并未立功——这是当然,他除了侯爵之外,正式的职务是“中军都督带俸”。
注意,这个职务全称如果用后世的表述方式来表述,那应该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然后打个括号,括号里写两个字:带俸。
什么意思呢?就是挂名中军都督左都督,但是不仅不管事,甚至不去中军都督府点卯上班——你就顶着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这样一个极其尊贵的身份,拿着这个身份该得的高俸禄便是,具体负责的事务跟你没关系。
这种情况下,他李文全就算真有本事,那也没地方施展不是?
但高务实当时这样建议本身就是耍花枪:他留了个口子说李文全立了功就可以提爵,于是慈圣太后那边虽然不会完全满意,但至少会觉得“未来可期”,眼下只是外廷吵得太凶,咱们先来个权宜之计罢了。
而外廷当然也知道这个“带俸”是不管事的,所以高务实所谓的李文全将来立功可以提爵云云,纯属是个忽悠太后的勾当,外廷的衮衮诸公根本不当回事。
果然,后来李文全根本捞不到什么功劳,于是太后暗示皇帝,李文全不是也经常代替皇帝去祭拜历代先帝么?这也是功劳啊。
皇帝看起来很老实,立刻照办了——然后就被外廷顶了回去:代祭的人那么多,一大群勋贵谁还没有代祭过,怎么他李文全就代祭出个花来了,配得上提爵?
皇帝依旧很老实,从善如流去回禀太后,于是太后也傻了眼,这件事便如此拖了下来,直至如今。
可是现在王之桢偏偏提起了这茬,甚至他还根本不提立功之事,就拿一个“孝道”来当做理由,这能不是捅马蜂窝么?
然而王之桢和高务实的关系只有瞎子聋子才不知道,他突然这么做,肯定有高务实的指示在里头,因此不少弹劾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高务实。
理由当然五花八门,但显然都没好话。高务实则立刻行动起来,很果断地又给自己关了禁闭,马上闭门谢客不出,同时上疏自辩,说了一堆毫无营养的废话。
事情到了这一步,高务实的举动引起了一些怀疑,举荐外戚——哪怕是指使枪手出头举荐外戚,那都绝不好听,以他平素爱护羽毛的做派而言,此举显然太过反常了。
然而那些上疏弹劾高务实的人却不知道,当天夜里王锡爵再访申大学士府时,气得大骂高务实无耻,不仅让张诚这个本该打头阵的炮灰“拔剑四顾心茫然”,而且还让心学派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张诚原本要拿下整个厂卫,结果高务实拱手把锦衣卫直接打包送给李文全这个皇帝的大舅,以李文全身份之特殊,显然不会把张诚当回事,所以张诚只能傻眼——至少在李太后离世之前,他不可能拿李文全有任何办法。
然而李文全作为李伟的继承人,跟高务实私下的利益纽带十分牢固,虽然他对皇帝的忠诚应该是靠得住的,可是高务实又不会让他造皇帝的反,他有什么理由放弃大把的银子去和高务实过不去?
如此一来,锦衣卫实际上还是在受高务实的影响,而皇帝却完全可以放下心来。
心学派为何要尴尬呢?因为本来高务实吃瘪的同时,正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