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1 / 2)

新郑当然不缺煤,这地方是后世郑煤集团的重要产区之一,怎么可能缺煤?从郑州往南,过新郑、许昌直到平顶山,这一线一路往西,直到洛阳的偌大地区,全是煤矿分布区,如果再加上洛阳西面的义马矿区,整个豫西的矿区就包圆了。

当然,高务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煤矿,他既没有这么强的开采能力,也没有这么强的消化能力,他只需要在新郑开两个矿就够了——大致就是后世新郑市的赵家寨煤矿和王行庄煤矿。

这两个矿有几个优势:第一就是离新郑县极近,都在新郑县城以西二十里左右,肩并肩手牵手的挨在一块,区位优势明显。

要知道在大明这个时代开矿,有矿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开了矿还得运得走,如果运输困难,除非是金矿银矿,或者再不济也得是个铜矿,那才不会蚀本。如果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挖煤,一准能把内裤都亏掉。

第二个优势是矿大。有多大呢?先不说王行庄煤矿了,就说赵家寨煤矿,后世的探明储量是4.7亿吨,开采能力是300万吨每年,乃是河南最大的煤田。

高务实不指望什么300万吨,他没那么好的设备,但哪怕降低到后世的百分之一,也有三万吨煤了……这可是在明朝,三万吨就不是小数目啦。如果再加上王行庄,两矿一起年产五万吨煤,那肯定不在话下。

如果高务实有兴趣在新郑周边大力开发的话,足以形成他除了京师煤矿(包括开平和京西两部分)之外的第二个煤炭生产基地。

第三个优势是有焦煤。中国煤炭虽多,但其中可以炼焦的部分,比例却不太高,所以能产出炼焦煤可以算是一个优势。

但具体到新郑,却有点尴尬,因为新郑只有煤,而没有值得开发的铁矿,至少高务实不记得新郑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铁矿。

本来放眼整个河南,铁矿就不是主力资源,离新郑最近且在大明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多少有点开发价值的铁矿,在高务实的印象当中,大概是许昌铁矿。

然而问题在于许昌不仅有铁矿,它自己也有煤矿,而且产量同样不低。如果要在许昌炼钢,那根本无需从新郑运煤,直接在本地就能搞定。这样的话,从新郑运煤去许昌炼钢,或者从许昌运铁矿石来新郑炼钢,以大明这个时代的运输效率来说,完全是脑子有坑的行为。

高务实深知自己只是个文科生,对于铁、煤之类,全是靠在县委工作时的一些接触才有所了解,让他把大明的炼钢技术稍稍提高一下,达到不必用木炭炼钢,他还能勉为其难试一试,可要再先进一些,甚至能牛逼到去玩铁路,那可就太为难他了。

所以在河南这种内陆地区提高运输效能这种事,高务实自问是无能为力的。

但高务实没搞清楚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许昌铁矿的具体位置——它位于后世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此处在大明隆庆年间属于长葛县(新郑和许昌的中间位置),离新郑其实只有三十五公里——也就是七十里路。

这其实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距离,可惜高务实不知道。

他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先把新郑的煤矿开起来,就算不能炼钢,卖蜂窝煤也可以给家乡创收——这个年代的人,其乡土观念极深,一个官员如果不想办法给家乡造福,甚至有可能挨骂。

随便举两个例子:高务实的五伯从都督府致仕回新郑之后,上疏朝廷在新郑境内设置了郭店马驿,以方便新郑人出行,为此他还主动带头出资、集资,结果仅高家五房(四房绝嗣,不算在内)的联合出资就占了地方出资的一半;郭朴致仕回到安阳之后,由于他是个标准的穷官,没法在经济上照顾家乡,于是就参与编写安阳县志等,也算是为家乡出了一把力。

所以高务实宁可暂时放弃在河南炼钢也要开采新郑煤矿,主要是从为家乡造福来考虑——至少煤矿建立之后,不少人可以去打零工、卖些米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