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二)(1 / 2)

鸣镝,即响箭也。因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冒顿单于“鸣镝弑父”的故事而著名。

说是秦末汉初之时,冒顿做了匈奴太子后,其父头曼单于又和新的阏氏给冒顿生了一个弟弟,于是冒顿失宠。

失宠还不算完,头曼还想废掉他,只是匈奴立太子也有“立长”的习俗,于是头曼单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做人质。冒顿刚到月氏国,头曼单于立刻就向月氏国发动了战争。

这显然是父亲这是要置他于死地。不过冒顿也不是盖的,他偷了匹月氏国王的千里马侥幸逃回。回来后头曼无奈,又不便摊牌,只好让给了他“万骑”。

于是冒顿乃作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也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尖锐的响声。冒顿给自己的骑兵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于是冒顿先射自己爱驹,有人不敢射,斩之;又射自己爱妻,有人不敢射,再斩之;从此左右皆闻鸣镝而射,不敢稍有延误。

最后,冒顿配父亲头曼打猎,乃突然毫无征兆的朝头曼射出鸣镝,左右随从毫不思索地随鸣镝出箭,于是头曼单于被当场射成筛子。冒顿毫不迟疑“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自立为单于。

不过,鸣镝虽是冒顿首制,因司马迁而著名,但后来的人们也并未因为其与“弑父”有关便将鸣镝束之高阁,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箭矢被传承了下来,尤其是草原游牧民族,从来都是将它当做一种简单有效的“信号弹”来使用。

眼下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又处在战场之上,混乱嘈杂不堪,而恰台吉带了九百骑,倘若只是大喊一声便射出普普通通的一箭,恐怕只有他身边的十几骑最多数十骑能看清他射击的方向,如此便达不到恰台吉所需的效果。

恰台吉要的,是一轮齐射,是对着明军骑兵前锋部分发起一轮齐射。

这是极其高明的一手:弓箭既可以直射,也可以抛射,只要恰台吉身后这九百骑都知道要射击的方向和位置,他们便会根据自己眼前是否有障碍来决定自己是直射还是抛射,总之一定能把自己手上的箭矢射击到“鸣镝所向”。

而明军的三眼铳则不同,它只能直射。这就意味着只有正当面的一列可以射击,而在其后的明军则会因为身前有自家战友而难以射击。

其结果如果用后世的术语来说,就是“单轮有效弹丸投射量”远低于宿卫亲军!

恰台吉的丰富战阵经验,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麻贵也不是白混这七八年,虽然鸣镝本身因为要在箭头上挖孔来通过气动布局产生声音而导致威力大减,即便恰台吉是右翼蒙古第一高手,麻贵也不必害怕被一箭追魂,但鸣镝之后的千矢齐发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于是就在恰台吉大喝过后,麻贵也高喊一声:“全部伏马!”同时自己做得更绝,直接一个镫里藏身,整个身体全倾于马身的另一侧。

“砰砰砰——”这是明军当面一排打出的三眼铳。

“咻咻咻咻咻——”这是宿卫亲军在恰台吉指挥下立刻还以颜色的大波羽箭。

继而,惨叫落马声、战马嘶鸣声便即响成一片。

虽然在这种漆黑的战场之上,只靠周围点燃的个别毡帐、草料堆的火光,在影影绰绰之中双方都不能轻易断定战果,也无从判断己方损失,但侥幸无恙的麻贵仍然心头一凛,暗道不妙。

对面领兵蒙将经验之丰富、处置之果断、箭术之精湛都有些超乎想象,尤其是他那一记鸣镝,射出的速度竟然比寻常箭矢也没慢上几分!自己明明也反应极快的使出了镫里藏身这种近乎杂耍难度的动作来规避,可那支鸣镝依然几乎擦着左脸面皮而过,若是自己刚才的速度再慢上哪怕一丝一毫,现在就要被射个对穿了。

麻贵虽然年轻,但却是战阵“老将”,他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