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爷,吴三桂过长江了!”
当吴三桂过长江的消息传到朱和墭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大明定王监国二年的六月下旬了。眼看就要到七月了——这可是农历的七月,换算成西历就是秋风将至的八月了。
这日消息传到时,圣人世子爷正在黄埔岛上的军学堂主持一场小型军议。
黄埔军学堂在朱和墭刚刚成为广州之主的时候就开始建设了,搞了差不多一年,现在已经完成一期工程了——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就是概了二三十排非常简洁中式的砖瓦房、一个大校场、一个靶场、一个土堆棱堡、一个码头。
另外,一同建成的还有一座船厂,一个铁工厂、一炼焦厂......都是实验性的工厂而已,规模不大。
而军学堂和三座小工厂的到来,还是给原本冷清的黄埔岛上带来了不少人气。
军学堂的师生加上教导兵,总共有两千余人。而三座工厂的工匠加上小工,有一千二百人。另外还有数百名工匠和军官的家眷也上了岛。
这些人都聚集在黄埔岛的东岛上,围绕着军学堂形成了一个“军镇”,朱和墭自万族大会结束后,每个月都有十天在黄埔岛上度过,其余二十天则分别在广州城内和海珠岛上度过。
在广州的十天,主要工作是继续推动“广东土改”,管理北厂、内厂、南厂的业务,监督广府的“大基建”,以及管理广东朝廷的财政。
其中又以财政为重中之重......有了钱,其他的事儿才好办啊!
现在广东朝廷的财政主要靠三块在支撑,一是贸易,广东和福建都是千年海贸中心,即便经过了明末清初的大乱,也还余下白糖、铁器、瓷器等三个赚大钱拳头产品,这些年茶叶又有点起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带起来的),再加上朱和墭搞起来的甘蔗酒、高品质的颗粒状黑火药和香水,一共形成了七大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
在这七大拳头产品的带动下,重新对外开放的广州很快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外商,迅速恢复了昔日的国际贸易龙头地位。不过贸易的繁荣不等于税收的暴增,要不然明朝也不会穷死了!
所以朱和墭得花不少精力在“督税”上......而他收税的思路则是“简单”和“尽收”这两条。
所谓“简单”就是尽量简化税收的方式——太复杂了下面人容易捞,而且朱和墭也没那么多高素质的干部。
因此他收取商税的主要手段,就是在交通要道设立税卡加上丈量车船的长、宽,根据车船的长宽收取固定税——就是买路钱嘛,老本行了!
而“尽收”则是甭管是谁的车船,一律要交税!
哪怕朱天王这个监国出巡,只要坐车、乘船,就得依法纳税!既然监国都不能免,别人就只能乖乖交钱了。
当然了,这种“买路钱”一样的税收得不重,而且税卡、税关也不多,不会对内外贸易构成什么影响。
但是因为税基广、税收成本低,所以总收入相当之可观!
除了和贸易相关的“买路钱”之外,广州朝廷的另一大财源就是“保护费”了,就是根据下面各个宗族的土地、人口去征粮、征兵。
另外,在广东“官私土地”上的私产,也要缴纳相应的“保护费”。
而收取“保护费”,同样是奉行“简单”和“尽收”两大原则!
没有谁可以不交“保护费”,连朱天王、朱和墭两父子在拥有的私产和以两人为首,搜罗了一批朱明子孙拼凑出来的“潮州朱氏”,也一样要交“保护费”。
同样因为“简单”和“尽收”两大原则,所以尽管“保护费”的费率不高,但是总收入却也不少。
而广州朝廷的第三大进项,则是官产自营——主要是官有土地的地租和东、南、西、北、内五大厂的利润。这部分钱搞起来就比较难了,朱和墭在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还专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