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226 武侠禁令与诏安人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6 武侠禁令与诏安人才(3 / 5)

如果再想来第二波买诗集送小说,恐怕就不行了。

曹志强现在还没本事改变国家的政策,所以在武侠解禁的新政策出台之前,武侠小说恐怕是不能明着卖的。

之前,曹志强还为此头疼。

他想的解决办法,是靠这套书赚到一波钱之后,就把自己的小说拿去香江出版。

至于出版社这里,则安安心心的做杂志,出唱片。

也就是说,按照曹志强原本的计划,他新写的小说,比如他正在读的《寻秦记》,以后是要直接拿去香江出版,走海外市场的,等武侠禁令解除后,再重新回归内地市场。

至于红光出版社今后的项目,就是开一个类似《知音》这样的情感类杂志社,然后再搞一个唱片公司,专门出唱片。

情感类的杂志,跟流行歌曲,这些东西是没有禁令的。

而且从赚钱角度来看,音乐唱片一旦爆发起来,赚钱速度比小说只快不慢。

至于杂志,一旦成为爆款,比如像《知音》那样的,那同样是个现金奶牛。

过去的曹志强层次太低,没机会深入接触那个“武侠禁令”。

但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到了他这个层次,已经能够接触到“武侠禁令”这个东西了。

有了那个“通知”,也就是“武侠禁令”,曹志强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虽然正常再新华书店上架销售了,而且卖的很火,但这个火热能坚持多久,却不好说。

如果被人举报,有关部门也开始查禁,那他的这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肯定就会被要求下架。

就算不用下架,至少要进行整改,比如取消那本赠品——《破碎虚空》。

可一旦没了那本《破碎虚空》,只是一本诗集,那销售热度绝对到不了这个阶段。

所以,曹志强才未雨绸缪,看到卖的火热,且出现大量二道贩子后,就想到跟这些二道贩子合作。

这样一来,哪怕以后新华书店不让卖《破碎虚空》了,他也可以通过那些二道贩子,通过地下书摊的方式,继续卖自己的《破碎虚空》。

地下书摊别看不起眼,但严格来说,市场可比新华书店广多了,对某些书来讲,出货量也远比新华书店高。

赚钱嘛,不磕碜。

反正现在国内出版界的监管方面,几乎就是没有,最多是发行方面,也就是新华书店卡的严格一点。

至于地下书摊,只要你不卖那些明着露肉的隐晦图书,那就没啥问题。

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城管的时代啊。

本来呢,曹志强以为张前进跟李有福这些人,都是一群空手套白狼的骗子,骗了书就跑路那种。

但现在看来,对方只是想花小钱办大事儿,也没想过不还钱,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真如张前进所说的那样,那么这个李有福,确实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

可不嘛,有渠道有能力,还有脑子跟胆量,这可是绝佳的背锅侠,不,合作伙伴啊。

如果能通过暗中扶持李有福,让他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地下书商,那今后的好处就大了去。

不对,不是地下书商,而是真正把他们收编诏安,成为自己的下属部门。

比如销售部?

没错,李有福有渠道有人脉,但缺的是一个身份。

如果让李有福进入自己的出版社,然后以出版社的名义,在各个大城市设立一个代销点,然后复制他在京城的批发商模式,给各个摆摊的个体户提供廉价图书跟录音带,这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到时候,不说自家的杂志、图书跟录音带等产品,可以有个单独可控的销售渠道,就说单纯经营这个文化产品的销售网络,这也是个大生意啊。

李有福是个体户,他无法做大,只能用个体户的名义,偷偷摸摸的搞批发。

可自己是国营单位的出版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