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有请歌手姜小娥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
主持人刚说完。
台下瞬间想起一阵欢呼声。
姜小娥也走上舞台。
她知道,这些欢呼有不少是因为听雨老师,不过这并不重要,她今天要做的,就是把听雨老师的歌,完美的给发挥出来。
她相信,听雨老师这首歌,不比曲神金曲差!
……
依旧是舞台剧环节。
表演的并不是什么明星。
而是节目组准备的演员里面,最普通的演员。
中年妇人饰演的女儿,推着轮椅,轮椅上是头发已经花白的父亲。
“这是什么?”父亲眼神有些呆滞,他指着旁边的一棵树。
“那是槐树。”女儿回道。
过了一会儿,老人又问道:“这是什么?”
女儿继续道:“槐树。”
两人继续一问一答。
当问了四次后。
女儿终于不耐烦的吼道:“说了这是槐树!你怎么回事啊!”
父亲愣了愣,委屈的低下头,不再说话,
接着。
画面一转。
剧情在这里停顿。
姜小娥抱着吉他,坐在场景的台阶上,开始弹起了前奏。
大屏幕上,也出现了歌曲信息。
《父亲写的散文诗》
演唱:姜小娥
词:听雨
曲:听雨
这首歌的前奏非常简单,吉他作为主旋律,加一点铺底。
不过吉他声最能撩拨人心弦,和弦之间的变化,瞬间将那氛围感拉满。
“又是写父亲的?”
“老父亲狂喜!!”
“哈哈,听雨这孩子真不错!”
“这小子能处,有歌他真出啊!”
“上一首是以儿子的视角,这一首应该就是女儿视角了。”
“……”
就在舞台
舞台上画面转换。
父亲已经消失不见。
只剩下女儿抱着个盒子,坐在那棵槐树下。
她打开盒子,盒子里除了一些账本之外,还有一个有些泛黄的本子。
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写了些文字。
这时,镜头转向本子上的文字。
“二月十号,我当爸爸了,是个虎头虎脑的女儿。”
“八月二十号,听母亲说,女儿可以吃辅食了,今天和瑞哥借了一斤米,磨成粉。(已还)”
“女儿一岁生日,早上去寺庙为她求了个平安符,大师说要在院子里种一棵槐树,可以保佑女儿富贵吉祥。”
“要多赚些钱,给女儿存着读书。”
“女儿三岁,一年多不见,居然会叫我爸爸了,想摸她小脸蛋,怕手上的茧弄疼她。”
“今天女儿四岁了,她指着门口的槐树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她是槐树,她又问,我又回答,她问了16次,我回答了16次。”
看到笔记本上的文字,再伴随着前奏的声音。
所有观众心里一紧,接着又猛的一酸。
一开始就来这么猛??
“卧槽!”
“嘶……这到底是是一首什么歌?”
“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就在台下观众,还在被这日记本上的内容弄得头皮发麻时。
姜小娥看了眼舞台下的父母。
弹着吉他,凑近面前的话筒开始演唱。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
这首歌的歌词,并不华丽,没有堆砌辞藻,可以说是非常的平凡。
往往越平凡的文字,越能打动人心。
特别是配合刚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