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在养病的这几天过得那是相当惬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对时不时冒出来的原主记忆和这个世界的诸多规则有些许不适,但是江冬秉承的原则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去苦恼心情放松倒也接受得很快。
这个时代许是像第二时空一样的存在,不清楚更像哪个朝代,但是哪个朝代都又沾点边。名北国,此时掌权者是北姓,建国不过三十七年,是从草原来的霸主,将都城设在印天城,第一任皇帝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心狠手辣的镇压行动之后,也近暮年,新主是被养在皇宫悉心培育的十二皇子,没有兄长们的戾气,虽未曾上过战场,但对国政颇有建树,乃一位仁君。在其统治下北国广结盟友,大力建造邮驿运河道路,提高商人地位,现北国风调雨顺、国库充足。
而江家原籍是北方漠辽一带,外公那一辈时北方生存条件恶劣,部落之间常有争斗,外公二十多岁时不幸牵扯进去,为了不连累家人,被驱逐出草原,而外公也不善骑射,对经商经营很有天分,只假装是流民一路靠乞讨帮工到了苏州,有幸在木料厂被发掘了天赋,被当时还是小木材商的老太爷栽培,后还将独女嫁给了外公,外公也很争气,将生意越做越大,江家也成为了当时仅次于王家的第二大户。而后也只有一女,便是江冬的娘亲江温,在手下商户里选中了最为能干的一位才俊,而后改名为江康也就是江冬的爹。
外婆去世得早,外公而后便一蹶不振,交托好家中事务,便执意想回故乡看看,彼时正值战乱,外公只带了三五会武术的家丁便踏上了北归的路,约莫一载,书信便断了,听那边来的车队说,的确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贵人,一路帮助了不少难民,一开始是坐轿子,然后是骑马,最后就剩三个人徒步,跃关时交不出钱被贪污成性的官兵打伤,而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而战乱最终以北国的胜利画上了休止符,印天城山高路远,前朝官员被大幅罢免,苏州知县也是一位忠臣,告老还乡,不进仕。接任的知县是个无知之辈,读的是圣贤书,行的是苟且事。在建国初期为了多征税务讨好上级,联合商会压低原材料价格,打压农民再抬高物价,放宽货物品质,中饱私囊,营造出高产高收的假象。他曾任烟洲知县,那里盛产鱼米,故尔他如此做法倒也不曾被上头发现。如今在苏州还如法炮制,引起了很多商户的不满。
北国的苏州,山林众多,故木匠、木材商、及树农多,加高了成品半成品的税点,商户为了压低价格只能通过压榨底层劳动人民和降低品质。树木的价格一低再低,品质也会一低再低。那些商户造房子家具倒可以用上好的木料,但平民百姓、基础建设定然就会使用那些品质低的,长此以往,对苏州木材的生意和百姓的生命安全绝对是极大的隐患。
而且这个事情一旦开头,就不会有回春的。江康也是看出了这一点,联合了一些大户一起反对,但此事遭到了王家的阻挠,王家的权势远高于江家,江家虽然也是富甲一方,但儿女少,在苏州立足的时间不长。王家单家主便娶了三房姨太太,膝下五个儿子四个女儿,老二争气考取了进士,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苏州,关系网盘根错节,早已是苏州的地头蛇了。单一个江家,又怎能与之抗衡。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江家被商行排挤,只能做外县的生意,而外县的车马费又增加了成本,一不愿剥削农户、二不愿降低品质,凭着品质,虽有一些老顾客撑着,但是那么高的税点,也是没有几个能接受的。短短数十年,江家风光不再,只勉强勉强生存了下来,江康只想等天下安定之后去别处也一样可以光耀门楣,在此地处处被王家打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束手束脚。
而江冬自小身体孱弱,又是多年来仅有的男丁,家中对其有求必应。爹娘又十分繁忙,便成了个无法无天的性子,成日花天酒地,不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