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形成的礁体或礁床,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结构特征,因此,牡蛎被喻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莱州湾内本就是国内牡蛎礁分布的一个重要据点,只不过,受黄河入海口泥沙扩散和平均海面升降变化的主要影响,以及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的近一步影响,牡蛎礁也在逐渐退化和死亡。
国外一些国家,譬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牡蛎礁调查、修复技术、牡蛎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可惜的是,在国内,由于缺乏系统性调查和数据,牡蛎礁的现状和受威胁程度多处于未知状态,更不要修复了。
归根到底,还是资源投入的问题。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追赶的领域实在太多了,牡蛎礁调查和修复并不在大量投入资源的靠前序列。
只有嘉谷以海底生态修复为核心目标的商业化运营的海洋牧场,有资金,也有需求,在充分借鉴了国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遥遥领先的牡蛎礁开发修复技术。
在众人将关注点投放在海洋牧场吸引的渔业资源上之时,嘉谷海洋牧场开发团队却启动了牡蛎礁修复建设工程。
起来也不复杂,首先是投放牡蛎壳或其他贝壳等作为底质物或附着基材料,然后移植活体牡蛎;修复成功后,满满覆盖着牡蛎的礁体,像极了开满花的花丛。
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礁体,今后将成为海洋牧场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一方面,牡蛎作为滤食性的双壳类动物,它的滤食活动将水体中的微藻、悬浮颗粒等吸收进体内,经代谢吸收和排泄后,清理了水体中的悬浮微粒和多余营养物,提高了水体清澈度。
另一方面,牡蛎礁提供的三维结构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比如为固着生活的动物提供附着点,为孵化的小鱼、小虾、小蟹等动物提供躲避捕食者的缝隙。再加上微粒沉积带来丰富的食物供应,使牡蛎礁成为多种幼年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理想家园。
这样的进度,这样的方案,落在南韩海洋专家金先荣眼里,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默默的注目礼。
应该,莱州湾海洋牧场的所有进度都令他措手不及。
刚开始,了解到嘉谷人将海洋牧场的开发进度细化到以月为单位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乱命”没有投资人愿意等待太长时间,问题就在于,海洋牧场建设必须要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结果不必多,金先荣不想吹捧中国人,但人家的战果很实在,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好了海洋牧场的初级生产力基础。
然后,当齐政他们在期待鱼汛的时候,金先荣依然觉得这是“乱命”不人工放流,靠自然恢复多久才能形成优势资源群?难道前面节约出来的时间,就是为了这样干等?
结果……他依然不想。
起码,从现在的结果看,莱州湾海洋牧场聚集的鱼汛是“能用”的。
这一结果,令他在吃惊之余,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西方同行对中国水产业的偏见。
此前,他在与西方一些国家的专家和消费者的交流中,很明显发现,他们对亚洲国家渔业,尤其是中国渔业的印象,很多是停留在“对海洋的剥削”、“对其他国家海洋资源的搜刮”、“如果将来都是中国养殖的鱼,那我放弃吃鱼”诸如此类。
总而言之,他们自己都吃着富含化物质的精加工的食品,却也不愿承认中国在不少食品生产领域比他们做的好;或者,不愿承认中国在任一领域比他们做的好。
然而,站在莱州湾海洋牧场面前,金先荣突然觉得自己还算是明白人。
虽然中国人消耗了很多资源,但中国人的生产力也是无穷无尽的,会为世界创造更多资源,不管是工业用品还是食品,中国人都可以生产出来。
只要亲眼见证过嘉谷人不走寻常路构建“蓝色粮仓”,恐怕都会对此深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