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又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宣传朝廷的政策而已,哪怕百姓看不懂,能让一些读书人了解一下朝政不也是极好的吗?等到他们科举做了官,也不至于到时候对于朝政一问三不知不是?”
“如此的话,倒是极好的!”
朱高炽听到这儿,顿时点了点头,有些心动起来,说到底,这位太子爷对于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十分关心的。
朝廷里前面几次科举也都是他在负责,他也知道朱瞻基说的话很是在理。
虽然科举为朝廷选举出了不少人才,但是很多人成为有用之人前,往往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去学习各种政务。
不然大多数人根本没办法办事!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人对朝政不了解。
因此听到朱瞻基的话,朱高炽觉得这报纸如果能让读书人提前了解一下朝政,倒也是不错的。
也就是朱瞻基不知道自家傻爹心里在想啥,要是知道自家傻爹这个想法,估计心里得笑出声来。
说实话,他对大明的读书人,除了个别人,大部分都不抱什么好感。
因为十有八九,未来这些一辈子读着四书五经,八股文什么的读书人,大部分都会成为他改变大明路上的绊脚石。
自家傻爹想要用报纸去让这些读书人了解朝政,朱瞻基觉得纯粹就是自家傻爹想多了。
在朱瞻基看来,这么大一个宣传神器,如果不用来给这些读书人洗脑,简直就是浪费!
那些士大夫家族为什么在朝野上下有那么大的威望,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一大批读书人?
不就是因为掌握着喉舌吗?
读书人得到的消息,都是这些人想让读书人得到的消息!
他们说什么,读书人就信什么。
有了大部分读书人的支持,从而又让他们成了民间的民意。
任何对他们不好的政策就是害民,任何与他们争利的事情,就是与民争利!
该说不说,纸出现之前,士大夫耐以生存的根本是书籍,而纸出现后,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变成了民意。
朱瞻基觉得与其到时候让他们用民意来恶心自己,自己倒不如提前布局。
借用报纸的力量,把这个喉舌从这群士大夫手里抢回来。
到时候如果有人敢和他哔哔,他绝对要让这些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天上键仙三百万,见我也需尽低眉!”
当然,同时这也是给自家傻爹找点事情做做。
到时候就让自家傻爹,没事儿的时候,端杯茶,看看稿子。
这生活,多么朴实无华!
既不用为国家大事操心劳力,还能修身养性。
而且以自家傻爹的性子,朱瞻基觉得自家傻爹说不定还会喜欢上这种事!
事实上,朱高炽也和朱瞻基想的差不多。
确定没有问题后,想到自己以后可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看各个文人墨客递给他的各种稿子。
朱高炽脸上的表情明显的欢快了许多,笑道:“行,儿子,这件事儿,你就交给我去办吧,放心,你爹我一定给你办的漂漂亮亮!”
朱瞻基看到朱高炽笑,心里也挺开心,就点点头道:“嗯,那就说好了,爹,明天我就让人去弄个印刷厂,你自己这边也可以联系一下你以前的施过恩的那些文人墨客,又或者官员什么的,好征集稿子,”
“另外,咱们这个日报,我想了想,可以暂时先分为四个板块。”
“其中一个板块为头版,主要报道的就是朝廷各种政策,以及国家大事,第二个板块为地方板块,可以让人去收集一下各个地方的事情,然后筛选后刊登报道,第三个板块,则可以报道一些民生上的东西,比如推广一些农耕技术什么的,第四个则留给那些文人墨客,让他们写一些文章,然后通过审核后,我们再给他刊登天下!”
朱高炽听着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