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电影的观影氛围不同,
《绣春刀》放映厅内的人格外多,
很多观看者还是华国人。
这让北野微微皱起眉头,
华国人的电影自然会受到华国人的偏爱,
这在电影节上是正常现象。
但这场电影有点夸张了,
因为很多来晚了的华国人并未因没有座位而离开,
反而是坐在台阶或者站在最后排来看这部电影。
除了评审团以外,不少观众还是带着工作牌的专业人士。
一般戴着工作牌的要么是电影节工作人员,
要么就是媒体新闻报刊记者。
他们拿着笔记本和笔,安静的等待着片子的开始。
这电影到底拍的什么,怎么这么多记者来看?
北野疑惑,就算是岛国的电影节,
无论再怎么宣传一部电影,
也很难出现眼前这种观影放映室要坐不开人的情况。
电影在北野的疑惑中开始了。
开局便为深夜,暴雨交加,
数个身穿黑色银边明代武官服饰的武者,
佩长刀,迎着暴雨快步走在宫廷院落中。
北野点评:中规中矩的镜头,交代了背景和营造氛围。
专业人士看电影跟普通观众是不一样的,
除了情节以外,需要从镜头运动,构图,
音效以及布光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第一组镜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明代某个风雨交加的深夜,
地点则是明代的皇宫之中。
第一组镜头唯一让北野感觉不错的地方,是这组镜头的灯光用的很棒。
因为锦衣卫的飞鱼服是暗色,背景在晚上,穿黑色的衣服显然是很难突出主体的。
而明代的时代设定又无法提供过于明亮的灯光。
这就导致古代夜戏很难拍。
很多古装电影拍夜戏的时候喜欢加入月亮或者蜡烛灯笼作为转场空境,
一是有交代时间流逝的作用,二来也算是展示光源,增加情节合理度。
但《绣春刀》的这第一场戏显然更加难拍,
因为这是个暴雨交加的夜晚,想要突出雨中疾走的锦衣卫而又不让光源突兀,
必须得把灯光这块玩明白。
显然《绣春刀》在灯光这块设计的不错。
因为第一场戏的布光看不出任何生硬的地方,
尤其是轮廓光,
用的恰到好处,刚好勾勒出主体的轮廓。
“第一场,官方武者出场,轮廓光水平较高,”北野在自己的A4纸上,非常潦草的用岛国语言写下几个大字。
电影笔记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需要速写的,
因为在一些情节高潮的部分可能会连续出现数个需要记录的细节,
但凡手速差点就有可能将许多重要信息遗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