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不是真的给,那说来干什么,怎么个给法?”
“朝廷赏田,赏的乃是田地的收项。”周卫极揽着她,解释道,“只要被赏赐之人在世,每年年底都会收到所赏田地亩数折成的银两。”
“原来是这样啊!”蓝怡恍然,“说的也是,咱们县里多少少田,哪是说赏赐就有的。”
周卫极捏捏她的小鼻子,“也并非都是如此,朝廷有时赏赐有功之臣的也会是朝廷的公田,不过这些田多在边关、边岛或驻军之处。”
“公田是朝廷派军开垦的么?”
见蓝怡有兴趣,周卫极便详细解释道,“一部分是朝廷派军开垦的,还有的便是囚犯开垦的。”
这就是劳动改造了,蓝怡点头。
大周的田地制度不同于前朝最早的井田制,不同于三国战乱时期的屯田制,与唐朝的均田制也不同,而是在均田制之上的改革,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并提倡私有化,户籍和田产相连,一旦确认田产所属,则可世代传承下去。这样的田制和合理的缴税方式下,鼓励了地主也就是土地所有人的耕作热情,使得他们安心从事农耕生产。
大周的疆土辽阔,民众却较之现代稀少几倍,所以还是有不少未开垦的土地,这些土地的便由军队和流放的犯人开垦栽种,成为官田也就是公田。所以,这些地区的将士或官员受到田产封赏,便是真的有田地了。田地赏赐下去后,便由受赏之人负责耕作,不可荒废。
这类似于现代企业薪酬的延期支付的一种赏赐方式已经算是很高明了,大周果真人才济济啊!
“百亩良田虽然没有,但是收益还是有的,按着咱们这边的上中下三等田地的算法,百亩上等良田一年的收益也不少。朝廷赏赐的肯定不需要缴租吧,还不需要操心怎么去耕作,这的确是个不错的赏赐办法。无锋今年才二十三,再活五六十年没问题,年年有钱领,不错呢……”
“嗯,所以才有如此的封赏法子。”
解决了这个疑惑,蓝怡跟周卫极说起义学漏雨,赵里正想把学生们暂时搬迁到客栈读书的事情,解释为何雷天泽会搬过来。
“三哥过来住,不带着浅墨住在西院而是与大哥同住,乃是为了与大哥一起上山坡教书方便,大哥腿脚不好,路上有三哥跟着也稳妥些。否则以大哥的性子性子,定不同意让无锋接送的。”
“嗯。不过他既与大哥同住,每日的饭食便由无锋去做,你且歇着便是。”周卫极轻声道。
“那当然,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这样练下去没准哪天就能赶上于伯的手艺呢!”(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