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一进内阁行走的事,在弘治那么一番操作下,没有什么反对的。
皇帝的干儿子进来,不是正式阁员,不是抢大家的权力,就等于内阁多了一个跑腿打杂的。再加上他也不能放弃天津,内阁也不来几回,不过是来顶个名号,混资历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弘治已经赏赐了郑天一枣木棍子,专门看着不着调,这已经是,若是皇上提前驾崩,郑天一就是托孤老臣,若是皇上春秋鼎盛,那郑天一就是辅政重臣,不差这一点,所以大家就乐呵呵的同意了。
这个事解决了,朱厚照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实施了。
这一天,朱厚照拿着吴涛给他整理出来的,弘治十七年三百二十进士的背景报告,在吃饭的时候,就摊在自己的面前看。
于是,父子两个,一个看奏折孜孜不倦,一个看名单背景那是非常入迷。张后看着这两父子这样,就苦笑摇头。这饭桌,成书桌了。
吃着吃着,朱厚照突然间猛的拍了下桌子,将桌子上的碗筷震的都跳了起来。一惊一乍的吼了一嗓子:“吾皇功在千秋利在万代,造福百姓恩泽苍生。”
就这一下,把陷入奏折中的弘治皇帝吓得一哆嗦:“小混蛋,你这一惊一乍的干什么?”
朱厚照不管而是继续摇头晃脑:“我现在对老爹您的文字武功,佩服的如滔滔黄河之水绵绵不绝,犹如长江滚滚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
弘治皇帝就把手中的奏折放在了桌子上,笑眯眯的看着儿子这莫名其妙的马屁:“是什么事情,让你对我突然间,产生这么大的仰慕之情?你的心中,历来不是把我按照老保守来看的吗,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以前是,但现在不是啦。”朱厚照就拿起手中的书卷对着老爹道:“我不看了这些档案,我还一直认为所谓的弘治盛世,那都是外面想要拍老爹您的马屁,粉饰太平。”
“结果呢?”
“结果我一看这些档案,我才真相信了这个盛世的存在,现在天下是多么的平安太平。您看看,现在的天下百姓,每一家的身家家产,都有50万两以上的白银了,都快比咱们家的多啦。这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而且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无人能及。老爹治理下,有这么富足,怎么不让人心生敬仰。怎么不让儿子我仰视摩拜?”
对于儿子这样的吹捧,弘治就一皱眉:“平常百姓家,一家家产都在五十万以上?你胡说什么呢。你在外面这些年,你还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吗?
咱们现在的百姓比以前的朝代的确富足,但你说每一家都有50万两以上的身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朱厚照就指着手中的档案:“我这绝对不是胡说八道,您看看您看看这三百二十人,从最后一个的50万身家起,按照名次,一直递增上去,就没有一个是贫寒的。就这三百多人的身家加在一起,足足两千万两白银,难道老爹您还不应该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吗?”
弘治皇帝就真的纳闷了,三百多户,就总身家两千多万?这也太扯了吧。
自己的内帑,自己节衣缩食,儿子拼命划拉,也没有这么多啊。
一把抢过儿子手中的档案:“你看的是什么狗屁东西。”
翻开首页,然后看到这是弘治十七年,科举考试的进士档案。
疑惑的看着朱厚照:“你哪里弄来的这个东西,你看这个做什么?”
朱厚照就笑嘻嘻的解释:“这不前几天嘛,老爹说安排我哥做我班底的事,但孤木不成林,再能的人,也得有人帮衬不是。再加上老爹教导我的用人之道,需要制衡,万一没有了制衡的我哥,成了权臣,他还比我大,还有你给的枣木棍子,老打我怎么办。所以,我准备再培养几个能用的。”
对于儿子这样定性郑天一,弘治终于放了心了。他开始提防郑天一,这才是真正成熟了。”“你想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