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为未来的皇帝,可以宽容官员们的小错,但绝对不能够在农业上,有任何的疏忽。国以农为本,这一点千万记住。”
国以工业为本,这是朱厚照原先记忆里的理念。
但是这时候,和这个古代老爹辩论这个东西,其实是苍白无力的。
毕竟几千万人口在这个土地产出有限的时代,粮食才是根本。
原则上发展工商业的基础就是,农业的产出已经有了剩余,效率得到了提高,解放了许多劳动力之后,才能做的。
你饭都吃不上,你大练钢铁做什么?
所以朱厚照就顺着老爹的话往下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的确不假。但官员们对那眼前一片又一片抛荒的土地,也应该是无可奈何。因为没有百姓敢于去种那里的土地。”
弘治就皱眉:“为什么?”
“因为那些抛荒的土地,都是有主的。一旦百姓们去耕种那些土地,就又犯了大明的律法,抢占别人的土地的罪名了。”
弘治就疑惑的询问:“这些土地是有主的?那他们为什么不耕种呢?”
朱厚照就回答:“因为这些土地的主人所赚的,已经远远比耕种这些土地收入要多的多。他们已经没有必要,辛辛苦苦耕作这一点土地,赚取在他们来说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钱了。”
这样的解释,当时让弘治纳闷了:“他们是谁?”
“他们是那已经一个个富可敌国的盐商。”
弘治就更不明白了。
这也难怪他,弘治是真正出生在深宫里的皇帝,这一次是他出宫最远的,也是在外逗留时间最长的。
在以前他的生命里,走出皇宫只有两个机会,一个是5月14到神农坛,祭拜神农氏。一个就是正月初一,到天坛去祭天,祭拜祖宗。
然后办完了事,你就得麻溜儿的回宫呆着去。
要想出宫门一步,腿打折。
所以他治国的所有办法都来源于,下面群臣的奏折文章。然后让他凭借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去选择优劣。
所以就难免出现他不懂的儿子说的话了。
“原先咱们实行的开中法,是让盐商拿着粮食到边疆地区换取盐引。这样一来,商人们就要奔波转运,中间的使费和浪费实在是太大。于是那些精明的盐商,就在边疆地区购买大片的无主土地,投入资本力气,开垦良田,用来就近向边军提供粮食换取盐引。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集团,叫做商屯。”
这事,弘治还真不知道。
“商人们的能力是巨大的,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开发,就使得东起鸭绿江北到宁夏,南到云贵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老爹我告诉你,就这从宣府到宁夏这么长一段距离,由商屯的土地就足足有上千万亩。”
“这么多?”这个数字震惊住了弘治。
这个时期大明的在册土地,不过才五亿六千万亩。而商屯有一千万亩。如果再把南疆算上,那得是多少?
“然而老爹您却好心办了一件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