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这个宝贝儿子非常的不着调,让他操碎了心。
有时候他已经有些绝望了,就这么个家伙,要是把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交给他,那么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这一片业绩,不用估计,一定会被他转眼之间败光。
所以有时候在暗夜里,也时常思考这个继承人的问题。
是继续延续大明的正统,让自己的这个混蛋儿子做一个混蛋的皇帝,还是应该凭借着自己的良心,为大明那几千万的百姓,选一个宗室的贤良,继承自己的皇位。
在这一点上他一直在反复的挣扎着。
这一点并不是作者的杜撰,因为按照明史里一段起居录记载,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御史就坐在他的对面。
弘治就曾经很沉重的道:“太子顽劣,我恐非后世百姓之福,所以准备将蜀王的世子,接进宫来,细心的教诲。”
全中国的大明王爷唯一一支不是猪的,而且能够一只优秀的,那就是四川的蜀王一脉。
他们不但个个都精于文墨,而且教养极好名声极佳。
在崇祯国难的时候,蜀王还散尽家财,组织了一支勤王的军队,准备奔赴进北京勤王救驾。
只可惜还没等出四川,崇祯就直接下旨勒令他回去。但还是不放心,又追加了一道圣旨,让当时的蜀王直接自尽。
当然那是后话。
当时弘治皇帝和御史言官说这话的时候,把这个御史言官吓个半死。出去之后,直接在弘治12年,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固太子位的运动。
大家一致的表示是:“孩子还小,你指望十岁的孩子就像你一样的英明神武,那是不现实的。这个顽劣的孩子,只要你皮鞭沾盐水下的去手的培养,就一定能让浪子回头的。
只要我们这些方正的大臣努力的培养监督,就一定能让太子脱胎换骨的。
虽然历史告诉他们,弘治真的一心为民,选择是正确的。这些文武大臣们却抱定了正统血脉的原因,选择是错误的。
但这个年代,绝大多数有这样的思维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在最近两三个月时间里,和自己儿子的接触中,原先对儿子极度失望的弘治皇帝,却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这样的优秀。
对自己身体的照顾几乎是不遗余力,体现了作为一个儿子最纯的孝道。
而每每提出治理国家的理念,竟然那么的让人耳目一新,感觉到眼前一亮。
弘治皇帝不是一个保守的皇帝,在他当政期间,采取了许许多多变法。
所以他对自己儿子的这种超前的变革思想,不但没有采取抵触,反倒欣然接受,欣慰无比。
而刚刚看好了这个儿子,自己的两个小舅子却突然搞出了这一出。
这不得不让他猛然间惊醒过来。
为什么大明的皇帝,必须选择平常人家的女子作为皇后皇妃,那就是大明的历朝历代皇帝,都在战战兢兢的吸取前朝的惨烈教训,那是绝对不许外戚干政。
然而现在自己的这两个小舅子,竟然污蔑太子造反。
他到底是几个意思?
挣脱了抱大腿的沈国光和牟斌,弘治皇帝的心绪平静了下来,脑子也冷静了下来。
慢慢的走回到了桌子之后,缓缓的坐了下来,对着满大殿冷汗淋漓,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的臣子,一脸轻松的说道:“诸位爱卿,有什么事情这么紧张呢?都坐下都坐下。听听太子的解释吧。”
老爹给了自己机会,天大的机会,朱厚照就郑重的跪倒在了老爹的面前,说出了让弘治皇帝和张皇后直接晕倒的说法:“由于我负责监督的矿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罪不在别人,罪在我这个太子。请父皇皇后,以及诸位大臣,废掉我这个太子,将我贬为庶人,以为天下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