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一道道饥饿的眼神,李师道夹了夹马腹。
一行人没了命的跑,好在骑的都是快马,很快便甩开了流民队伍。
......
......
离开武镇营后,李师道一行还算顺利,当天下午抵达横山卫。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称王建夏,定都统万城,横山此时归夏胡所有。
南北朝时代,隶属元魏夏州,唐属定难军节度使。
至北宋,以横山为界,山西归西夏,山南山东归宋,隶属陕西路延安府绥德军。
到南宋,以无定河为界,河北属夏,河南属金,隶属鄜延路绥德州。元朝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米脂县,明代则分别由陕西都指挥使司榆林卫和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米脂县分管。
在弘治时代,孝宗君臣团结奋进,国家无事,河套一带的边关形势也较为稳定,因此彼时隶属陕西都指挥使司的横山卫面临的防务压力也不重,入秋后派人去草原上放火即可。
但承平局面并未持续多久,正德十二年,蒙古进犯,豹皇帝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准备亲征。其时距离叫门事件不到七十年,大臣听到亲征二字便神经过敏,接着就是一轮又一轮的规劝甚至威胁,但豹皇帝不愿意放过来之不易的实战机会,最终大将军朱寿横空出世。
作为惩罚,他不给任何一个文官随驾的荣幸。
豹皇帝时代结束后,万寿帝君开始了自己荒唐的一生。
在此期间,明廷边关形势日益恶化,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广宁兵变,边军离心离德,蒙古也连年进犯,甚至一度爆发庚戌之变,鞑子打到北直隶,万寿帝君却不敢兴兵反抗。
任由鞑子在北直隶烧杀劫掠八日,直到明廷低头答应通商,才大摇大摆离去。
之后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四届政府执政期间,烽烟逐渐燃遍全国。
天启六年,鞑子南下,兰州光速沦陷,延绥面临严峻危机,直到魏忠贤移调杨肇基出任总兵,形势才得以好转,兰州则是去年才被杨肇基收复回来的,横山卫作为延绥门户,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陕北十三大寇的威胁,地位自然水涨船高,止今驻军一万,另辖火路军数千。
除了驻军数量庞大,横山卫一带的防御工事也相当强大。
横山卫往东是榆林卫,榆林自古就是边关要地,明廷为防御蒙元余孽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的侵略,先后数次征发士兵民夫筑城,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子俊率四万边军,在原隋长城的基础上重筑长城,历时四个月筑起了东起府谷黄甫川西到定边盐场堡的延绥镇长城。
全长千里,横穿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沿线筑有四十座大小城堡,九十多个墩台,八百多个崖寨,横山、响水、波罗、怀远、威武、清平是最重要的五个要塞。
经过多年战事后,横山卫有户九千二百六十七,口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三。
当然,这是万历时代的统计数据,到了崇祯年肯定有所增减,大体上做个参考。
望着巍峨的关楼,李自成不禁感慨道:“噫吁嚱,好一座雄关大卫!”
李师道当然也很感慨,再过两三年,你跟张献忠这陕北十三营就会被洪承畴、贺虎臣、左光先、陈奇瑜这些人追着打,惶惶若丧家之犬,横山卫的边军也是围剿你们的主力。
说话间,一行人抵达城门。
来到近前,李师道只见关门紧闭,里头喧哗震天,情况似乎不对劲。
李自成听了一会儿,对李师道说道:“大哥,里头的官兵好像在哗变闹饷。”
李师道皱了皱眉,这才崇祯元年,按理说,陕西甘肃宁夏三镇边军的饷银问题应该已经得到解决了啊,怎么连毗邻榆林的横山卫也能闹饷?兵部在搞什么东西?不对,想起来了。
五虎之首本兵崔呈秀刚被皇帝拉下马,前任辽东经略王在晋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