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求文彩,文词华丽。
“赋”的称谓,汉代称“古赋”,篇幅较长,篇中多用问答式表现内容;六朝的称“排赋”、“骈赋”,讲求骈偶;唐宋的称“律赋”,是科举应试的一种试体,讲究格式,对仗工整。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承担了推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任,它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表现手法,发展了体式,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赋中的纪行和游览一类作品,对山水有很多描写,开了东晋山水文学的先声,后代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出现王维、孟浩然、刘长卿这样的伟大作家。
明清白话小说中,赋是常用的文体,或用它描写景物,或抒情,或烘托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也离不开赋。
学习诗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读;二是学会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有联系,是说要想学会以古典诗词形式进行创作,首先要学会读古典诗词。人们要掌握诗词创作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等等,主要依靠精读大量的古典诗词,而不是光靠听课,或者专门去读什么“作诗指南”之类的书籍。
一个人精读古典诗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艺术欣赏水平的高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这话虽有点夸大其词——光凭“三百首”这点本钱,想吟诗自如,是远远不够的——但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写诗填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这形式古已有之,我们要熟练地使用它,就必须非常熟悉它,所以说,读诗词、背诗词是学写诗词的基本功。
已经学会了写诗词的,也还要经常读诗词,汲取古典诗词艺术遗产之精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李老师一直都是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的,他在班级上也是经常的强调: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读书,不是应付考试的,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每一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适合自己的道路。
到学校来,主要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掌握学习的方法的。养成良好的德行,活到老学到老才不被时代淘汰……
对于李老师,无论是其品格还是学问我都佩服不已,心悦诚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敬仰的最为亲切的高大形象。
我在语文方面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李老师的殷勤教导。我初中后对文学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就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学习语文方面。幸好对于每一科我都比较重视才不至于偏科的,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
从科目的分类,我发现了知识都是想通的。语数外不分家才可能触类旁通,就是数理化同样万变不离其宗。有一位老师给我们形象的说哦——教师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授却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来知识的脉络一旦梳理清楚,都是可以一通百通的啊!
、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初见成效。可是,我竟然发现我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未知的世界也会不断的增加。就像是一个圆圈,圈内是已知的,圈外是未知的。圈会随着知道的变大,圈外的范围同样是不断的扩展。
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驳杂,有广度没有深度多而不精。所以我空有满腹经纶,全都一知半解。看似学识渊博,其实外强中干。很多的知识,不过是应付考试的,一旦考过就遗忘啦——这应该不是我读书的初衷,我曾经是希望读书改变命运,让家人都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可是,我都学的什么呢?为什么一回到家里都无用武之地?这些疑问,开始影响了我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思考。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