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毕竟,创伤后24小时之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率在62.7%以上,而48小时之后的发病率就更高了。
他曾经在此之前接诊过众多似于这样的车祸患者,都是由脑损伤、胸外伤引起的呼吸困难,最后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救治时已经为时过晚,难以存活。
所以,目前这位患者的情况也是这样。就如同何建一主任之前所说,患者现在已经面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了。
也就是说,在他们采取了尽早保证患者血液以及组织内有足够的氧,用于改善病人症状的这种治疗方案之后,患者仍然非常危险。
林任飞的操作让呼吸科的张易仲医生越看越惊讶。
粗略看,林任飞似乎采用的是与教科书上的救治方式同出一辙。但是随着他仔细观察、反思之后,就会发现林任飞是在另辟途径。
与以往呼吸科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是,虽然目前呼吸科在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方法中,公认肯定的方法还是以机械通气为主。
毕竟,只有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才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成败关键。
但是,张易仲医生通过观察、反思刚才林任飞所下达的医嘱发现了不同。
林任飞采用了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方法!
这种通气方法改变了传统教科书上他们现在仍然采用的正压通气习惯选用的大潮气量,和低呼吸频率方法。
他所采用的小潮气量,加适当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可以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肺部损伤。
采用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治疗,以提高氧合,纠正缺氧稳定生命体征。可为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病人治疗和肺损伤的修复,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就这么一点点改善,就可以提高至少20%以上的成功救治率。
这太可怕了!
这不是他在作微调整,而是完全改变了呼吸科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方法。
如果此患者能成功救治下来的话,林任飞将改变对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整体治疗方案。
换句话说,他这一套治疗方法将重写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