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边中军帐里君臣共议大事,高句丽那边就不分析一下敌我形势吗?
分析啊,高句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官任对卢之职,他就积极地向高延寿献策。
他对高延寿说:“秦王内芟群雄,外服戎狄,独立为帝,此命世之材,今举海内之众而来,不可敌也。”
他分析的还挺远,从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开始分析。
他说秦王李世民铲除了国内多方势力,打败了周边许多的外敌,他才坐稳了帝王之位,像他这样的人才,倾一国之兵力来攻打我们,我们根本就无力抵抗。
“可吾计者,莫若顿兵不战,旷日持久,分遣奇兵断其运道,粮食既尽,求战不得,欲归无路,乃可胜也。”
不得不说这个老对卢颇有识见,他提的策略跟李世民说的上策不谋而合。
高延寿手下有这样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对卢,实在是一种幸运,然而幸运是个调皮鬼,不是谁都能轻易的抓住他的手。
按理说有人给支了这么高超的一招,不说感恩戴德吧,起码也该按计行事才对,毕竟这是一个毫无漏洞的计策。
屯兵不战肯定没有损失吧?借助有利的地形,和安市城内大量的囤粮,起码这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
然后分出少量的精兵去骚扰唐军,去断唐军的粮道,自己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给唐军带去极大的恐慌。
让唐军进不能进,退无路可退,等到唐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之时,再倾力一击,必然大获全胜。
可惜这个老对卢分析得头头是道,高延寿听了个昏昏欲睡,非但不肯采纳他的建议,还把他给大骂一顿。
“你偌大年纪怯战也是正常的,但是你不能因为你怕死就动摇军心。”
高延寿脸拉得老长,铿锵有力地面向全军大声地喊话。
“我帐下男儿乃是虎狼之师,今番前来援救安市城,就是要与唐军一决高下,定要生擒李世民,方雪数月来接连战败之耻,焉有屯兵不战之理?”
人家大老远地来了,就是为了要跟唐军正面硬刚一把,到地方就窝起来不打,咱是来蹭安市城粮食吃的吗?
再说窝着,那哪是咱爷们的性格?那能窝得住吗?万一给憋死了呢?
老对卢让他气得差点一口气噎死过去,就你这么个脑袋还想生擒李世民?你真是一不怕刮风,二不怕打雷。
可是再生气,也得替高句丽着想,老对卢只好忍着一肚的气,好言好语地再劝。
“唐军连克数城,风头正劲、士气正足,我们当避其锋芒、耗其士气,此时绝非交战最好的时机。”
老对卢苦口婆心地围着高延寿劝说:“若不在安市城屯兵,就不要往前走了,就近扎营,堵截唐军的后路也可。”
高延寿怎么看老对卢怎么不顺眼,他不耐烦地推开老对卢:“人老了就是罗嗦,我若怕他就不来了,来就不怕他。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咱们自己人的威风。”
老对卢见高延寿执意不肯采纳屯兵之策,便深叹一声道:“也罢,既不喜此策,吾还有一计献上。”
他就扯着高延寿说道:“我们只需要趁夜把安市城的百姓全都转移走,城中不留半粒粮,留座空城与唐军,只待秋霜下降,唐军不耐寒冷,必然撤退,到时候不费一兵一卒,安市城又回来了。”
老对卢出的第二个计策恰与李世民分析的中策一模一样,按说这也是一条好妙计,不料高延寿一听便急了,高声地喝骂起来。
“你个老糊涂懂得什么?再若胡说八道,先斩了你的头祭旗。”高延寿怒不可遏地吼道:“岂有将城池拱手让人之理?你再胡言乱语,休怪我不客气。”
“唉。”老对卢差点气出心梗来,他就无奈地说道:“明知道唐军耗不起了,现在正是他们最急于作战的时候,偏要这个时候冲上去成全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