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苏洋主要在数学前沿杂志社以及滨海数学协会待了很久。
这里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这是苏洋之前很久都没有感受到的。
他也是有好久没有全心全力地沉浸在数学的世界之中。
并且在这几天,苏洋对数学前沿杂志的运营模式也更加熟悉了。
在此之前,他对于这种学术杂志的运行其实很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但是在现在,他却知道了很多之前所未曾知晓的。
首先,这学术杂志并不会面向社会收稿,虽然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变化,但是在当下,确实不会收来自社会的那些稿件。
这一点苏洋还是有些印象的,当时他看数学世界杂志,当时他看到了有专门接收社会投稿的专栏,但是在数学前沿杂志上,怎么会出现这样迥异的情况呢?
经过一番了解,苏洋也最终明白,原来现在数学前沿杂志人手还不太够,如果接受社会投稿的话,工作量无疑会加剧,但是数学世界因为原本就已经聚拢了大量的人才,审稿工作也有充足的人来做,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缺少人手。
除此之外,数学世界也有不算那种纯粹的学术杂志,它更倾向于民间,就算是民间的数学爱好者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世界杂志,并且随之投稿学习。
但是数学前沿杂志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数学前沿杂志本来就不想向那种半专业化发展,它从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就是要成为龙国最为优秀的数学学术杂志,同时增强它的学术权威性。
数学世界杂志虽然知名度比较高,但是但凡有点水平的数学爱好者们都不会把这个杂志看得很高,他们更喜欢那些国外的真正专业性杂志,上面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数学世界杂志为了普适性而牺牲了一些专业性,因为专业性的空白,所以数学前沿杂志应运而生,其实数学前沿杂志能够正式出现,也有这方面的杂志。
而数学前沿杂志能够创刊成功,通过官方的审核,其实也有龙国各大高校,以及数学界想要做出一个在数学领域更加专业的期刊。
苏洋在了解到这些之后,心中的热血久久不能平息。
前世之中,他所看的很多高级数学学术杂志都是外国货,他想要看必须还要掌握较强的英语能力。
但是可惜的是,他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在数学领域,有许多的专业名词,想要翻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网络可不发达,想要了解到这些名次的意思,除了要买词典之外,还得时刻关注着数学界的最前沿信息。
饶是如此,苏洋在阅读那些外国数学期刊的时候,仍然感到十分地吃力。
这件事情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
到那个时候,国内出现了几个比较权威的数学杂志,并且互联网逐渐普及,外文数学杂志的翻译版本也是会在出刊之后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发布,这免去了苏洋的许多苦工,当然,这个翻译版本也就只有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名的国际数学杂志,想要看更多其他的数学杂志,还需要自己翻译。
不得不说,互联网确实让人们的生活方便了太多,苏洋凭借互联网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数学的前沿成果,他其实在当时也没有太长的时间来关注数学了。
2010年前后,前世的他迎来了许多问题,譬如女儿临近高考,需要关注她的学习,还有父亲因为母亲的离去,精神日益变得十分萎靡。
母亲李卫红去世的时间在2002年,在那之后,父亲苏少华的精神就一蹶不振,什么事情都已经提不上兴趣,苏洋也深表无奈。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当一个批办自己几十年的老板离去,怎么可能做到心情毫无波澜呢?
当时的苏洋忙的焦头烂额,而且妻子宋雪也对他不怎么理解,其次她从小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