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童熟练的踩下离合,放手刹挂倒档,将车倒出车位,再猛打方向盘,轿车驶出车场扬长而去。
稻田旁边,曹昂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座驾被偷走,拿着镰刀殷勤的跟着曹操下地收割,干的极勤快专业。
要搁以前,这种苦力活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干的,能混就混能过就过,现在不行了,儿女在跟前呢,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百官分为两批,一批收割一批处理,当场便将稻谷拾掇出来装袋。
人多手稠,一亩地很快收割完毕装袋过秤。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满朝文武都死死的盯着户部官员手中秤杆,想看看实际数量。
秤也是原始的秤,近两米长的秤杆,最前面固定着一个铁钩,秤杆上挂着一个碗口大的秤砣。
将粮袋挂在铁钩上,两人用木棍将秤抬起,让秤上挂的粮袋离地些许,这才挪动秤砣开始秤重。
粮袋都是统一的,每袋约三十斤左右,秤完一袋还有一袋,户部尚书王朗亲自拿着鹅毛笔记录,九十六斤,一百二十八,二百零五,二百七十七。
到了这里王朗激动了,兴奋的说道:“陛下,二百七十斤了,以前的水稻亩产也就这个数。”
现在却不同,地上的粮袋连一半都没过完呢,这岂不是说此水稻的亩产比原来翻了一倍不止?
包括曹操在内所有人都激动了。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吃饭都是头等大事,这几年虽然土豆红薯玉米等物大肆兴起,彻底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可那些毕竟是外来引进的杂粮,哪有水稻小麦等本土作物让人放心。
曹操上前一把推开过秤的户部官员,说道:“朕亲自来。”
董昭自觉上前,取代另一名官员,与曹操一起抬秤。
三百零九…四百二十四…五百零三……
数量越来越大,远远朝过了众臣的预期,所有人都激动的浑身哆嗦,一会看看秤,一会又看王朗手中记录,双手无处安放,表现的很是急促。
又费了半天功夫秤终于过完,最后数字八百五十二。
董昭放下秤激动的说道:“八百多斤啊陛下,现在的稻米还没晒干存在水分,晒干之后怎么着也能达到六百斤,产量翻了一倍多啊。”
曹操扭头看向其他稻田,说道:“继续收割,看下一亩的产量由多少,咱们取平均值。”
这事没人反对,众人提着镰刀再次兴冲冲的跑进了田里。
粮食产量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新型粮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