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宴请的客人也都是知根知底的存在,赫然正是潮州这儿十来个当地士族世家的主事人。
这其中,潮州士族六大家中,其他五家的家主,都极为给面子的跑到这府城之外的郊区,赴夏康年的宴席。
潮州地头蛇们齐聚,自然是因为永历新朝恩科,第一批次放榜的事儿。
这一回朝廷改制后的科举,在把“吏员”纳入体制内的情况下,录取的规模远超任何一次。
几万人中选五千人,就算是大明传统科举的乡试,只是考个童生、秀才之类的,也没有这么多“中功名”的比例。
新朝各级官吏紧缺,官府人手严重不足,改制后还扩大了数倍录取的规模。
这事儿对于以科举为业的潮州大小士族世家来说,本来是极为利好的消息。
偏偏一场科举下来,还只是改制后第一批次的“初试”。
就瞬间让信心满满胜券在握的潮州士族世家们,头皮开始悠悠发麻起来。
放榜之后,就拿夏康年他们老夏家来说,名落孙山的岂止年轻一代中刻意培养点夏玉书一人,几乎是所有参考的夏家人,悉数倒在了“初试”这最低的门槛。
能够通过初试的,只有两三个已经被夏康年逐出宗祠,而且在夏氏一族中,本就处在边缘化的旁系子弟。
那几名旁系子弟,以前在夏家就过得不好,因为牵扯进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龙脉之议”,被强行与宗族分割后。
对夏康年以及夏家,不只没有归属感,甚至还有几分厌恶。
在夏氏一族参考子弟,基本上全军覆没的前提下,别说再把他们拉拢回来。
这些人到朝廷“为官为吏”后,不落井下石针对夏家,都已经算是好事儿了。
因为资源分配不均,本身对家族就有仇怨的少数旁系子弟,履职朝廷后有可能成为家族的风险点,让家族利益受损。
而这个风险都只是小问题,在夏康年等人眼中,这次改制后的科举考试,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才是对他们这些士族地头蛇们,最为致命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