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随着人流,毫无目地地瞎逛着,走走停停。
云夕国都城的七夕节与地球的七夕节的不同之处较多。
地球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但是七夕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已经没多少人能记住了,而且那一天街上大多是情侣,空气中还弥漫着能腻死人的酸臭味。
没错!就是恋爱的酸臭味!
只要你有眼睛或耳朵,一出去就能收获一大盆狗粮,所以单身人士大都不会出去。
明知街有粮,偏往街上走。
是少数人才做的事。
但云夕国就不同了,云夕国的民风虽然比其他国家开放些,但也是没有地球那么开放的。
七夕节是没有情侣出来的,在元宵节(古代情人节)时才会有未婚夫妻出来增进感情。而他们的互动也不会太逾规,最多就是牵个小手之类的。
女子在七夕节那天都不会出去,而是在家种生求子、投针应巧、喜蛛应巧、“拜织女”(叫五子)、“拜神菜”、吃饺子、做巧酥等。
种生求子: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喜蛛应巧:捉蜘蛛放入盒子内,第二天看看,如果结的的圆网,说明得巧了多,反之则认为得巧少。
“拜织女”:少女、少妇们把自己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人们在月光下摆上桌子,摆上供品,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礼拜。礼拜完毕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面吃着瓜子、花生,一面向着织女星的方向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比如长得越来越漂亮、找个如意郎君、早生贵子、丈夫将来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时分才会散场。
吃饺子:七个要好的姑娘凑集粮食蔬菜包饺子,把一个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饺,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针的心灵手巧,吃到红枣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乞巧果(糕点)、织女陶人、巧酥、巧人等是在摊位上最常见的一些商品。
除了店门口有一道两人宽的出入口,其它地方都被小摊位挤满了,一个埃着一个,东西放在上面满满当当,没有一个缺口。
“阿婆(我不知道称呼什么,真的,叫老板感觉怪怪的,有没有人知道应该称呼什么?),这巧人我想自己捏一个,你看行吗?”白浮凉走到一个摊上,笑着问摊主。
摊主是位慈眉善目,花甲之年的老奶奶。
潼潼好奇地看过去,看了一眼,有些失落。
原来是糖人呀。
摊位上的糖都被捏成了织女的模样,上了色,多了三分神韵。
白浮凉微皱眉:“不行吗?”
语气中不乏失落。
“这……要不姑娘你说你要什么样的?我来帮你捏。”老奶奶如是说道。
“啊...什么样的………”她眉头皱得更深了,目光看向阮风,脸微热,忙把视线移开。
“咳,不要了。”转身离去。
阮风嘴角上扬。
他注意到怀里那道目光,把上扬的嘴角压了下去,目光下移。
瞪了她一眼。
看什么看,小孩子少管大人的事。
潼潼:“…………”